黃河以北,韓世忠和王彥的事他是聽說了的,為此,還想著率大軍過河與義軍一起收復失地。
“帶他們三人進來。”
宗穎語落,兩名宋卒的看護下,一名青年宋將將三名百姓模樣的青年帶了進來。
走近,三名青年齊齊拱手問候:“屬下參見宗帥。”
宗穎打量了三人一眼,然后問道:“你們是王彥的人?”
“是。”為首的青年回道,“王將軍讓我們前來,給宗帥帶話。”
“什么話?”
“王將軍請求宗帥派大軍過河,收復失地,屆時,王將軍也會協助大軍。”
“你們現在有多少人?”
“五萬。”青年回答。
宗穎思忖了良久,然后說道:“回去告訴王彥,大軍將會過河,收復失地,只是還不是現在,讓他先撐住,等待本帥的命令。”
“屬下領命。”
青年大喜回道,無論如何,他得到了宗穎想過河收復失地的想法。
宗穎也確實有這樣的想法,當初退守黃河是為了鞏固防線。
如今黃河邊上的防線已經算得上牢固,想的自然就是過河收復失地。
有義軍的協助,自然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宗穎不愿錯過這個機會。
沒有立即下達命令過河,也只是因為還沒有向宋徽宗請命。
畢竟這樣的事太大,他雖然是這天下兵馬大元帥,但沒有天子的旨意,他還是不能率領大軍過河。
乾地,大江之上,三百零八艘戰船像一頭頭巨獸般順江水東流而去。
每一艘戰船上,都立著一面迎風飄揚的大旗。
旗幟大部分都是黑色,中間繡著一個金黃色的大字,“乾”。
沉寂了五年的大乾,選擇在這永平六年的秋日,東征了。
當中一艘大船上,一身黑色甲胄的葉凡立于船頭,感受這夾雜著江水寒意的秋風,一時間有些思緒萬千。
曾經蜀國東征伐吳的那場夷陵之戰的開頭,估計跟自己現在東征的開頭差不多。
那場大戰過后,蜀國也就逐漸沒落了。
當然了,蜀國的逐漸衰落不單單是夷陵之戰的大敗,或許還有劉備的去世,蜀國多位名將的去世。
葉凡身后,名為施平安的將領走了過來,恭敬說道:“啟稟陛下,前方傳回消息,說是福建路多地鬧了饑荒,有農民造反,造反的人數已經多達四萬之眾。”
葉凡淡淡問道:“是誰帶頭造的反?”
“帶頭造反之人名喚范汝為,之前是個普通農民,災荒之后為了生計,販賣起了私鹽。也是因為如此,被官府派人緝拿之時帶頭造反了。”
“范汝為。”葉凡淡淡吐出了這個名字,好像沒什么印象。
北宋造反的人,他貌似只記得方臘和宋江。
這范汝為,他實在沒印象。
當然了,沒印象是葉凡自身的歷史知識貧乏。
如果他真的熟讀宋史的每一個事件和人物,就應該知道南宋初年的范汝為起義。
而且此次起義的規模并不算小,人數最多的時候已經發展到了十萬之眾,引起了宋高宗的重視。
使得宋高宗派韓世忠前去平叛了此次農民起義,此次農民起義也才得以平叛,范汝為最終自焚而死。
但因為歷史的走向發生了改變,沒有南宋,也沒有什么宋高宗,韓世忠如今也還在黃河以北扛起了抗金大旗,生死不明。
但范汝為還是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上,而且相比正常的歷史走向,范汝為起義少了很多阻礙,因為如今的大宋朝廷,實在沒精力分心去管起義的范汝為。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