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整整持續了兩個小時,《時代》記者收獲頗豐,十分高興。
臨別的時候,李睿問道:“一直做這種人物專訪,應該是永遠都拿不到普利策吧?”
記者一愣,尷尬的道:“普利策是新聞界最高的獎項,只有最杰出的新聞報道才能獲得,人物專訪肯定不在這個范疇之內。像我這樣的記者,恐怕一生都跟普利策無緣。”
“那也未必……”李睿悠悠的道,“有些時候,獲獎靠的不是最精湛的技術,也有可能是偶然得來的運氣,采訪結束之后這幾天,我覺得你可以在附近轉一轉,或許會遇到好運氣也說不定。”
記者有些茫然,不知道李睿這話是什么意思,回到臨時安頓的帳篷,他用筆記本電腦敲了幾行字之后,越想越覺得李睿話里有話,不由得走到帳篷外面。
沙漠的夜晚,星空燦爛,好幾個記者正站在冰冷的沙粒上,拍攝星空的美景。
《時代》記者呆立了一會兒,轉身正想回帳篷繼續工作,忽然發現暗處有一雙眼睛正盯著自已。
記者嚇了一跳,脫口問道:“是誰?”
那個人伸出手來沖他招了招。
記者遲疑了一下,小心翼翼的走過去,發現是一個年紀很輕的西撒女孩,夜色里,她的眸子如同天空中的星星一樣閃亮。
“你有事嗎?”記者問。
女孩低聲的道:“求求你,救救我們!”
……
第二天,除了前一天晚上獲得了專訪機會的《時代》記者之外,其他記者都早早起床,跟在李睿的屁股后面,等待采訪的機會。
李睿先帶著他們在營地里轉了一圈,又請克萊爾為他們介紹了凈水計劃在菲洲開展的多個慈善項目,然后又請記者們旁聽了他給西撒營地孩子們上的鷹文課。
為了給孩子們上課,李睿專門配了個阿拉伯語翻譯,先跟翻譯學習一些簡單的阿拉伯語再授課。
“water,w~a~t~e~r,water!”李睿在小黑板上寫下一行字母,讓孩子們跟著朗讀。
“沃特爾!”孩子們興高采烈的跟讀。
李睿讓翻譯告訴孩子們,大家可以用面前的蠟筆和紙張,把他們心目中對于水的想象畫出來。
孩子們卻一臉茫然的看著蠟筆和紙,不知從何下手。
一個小女孩忽然在全體記者驚訝的目光之下跑到帳篷外面,記者們探頭看去,就見小女孩坐在沙地上,認真的把面前的一塊沙子撫平,然后撿起一根小木棍,在沙子上面小心翼翼的勾勒起來。
其他孩子也有樣學樣,全都跑了出去,每人找一小塊沙地,用小木棍畫起來。
一個記者奇怪的問:“他們為什么不用蠟筆和紙,非要在沙子上作畫。”
李睿道:“或許……他們更喜歡這樣吧。”
有記者跟出去,用阿拉伯語問一個孩子:“你們為什么不用筆畫呢?”
那個孩子搖搖頭:“我不會用。”
記者回頭看了眼寬敞明亮的帳篷教室,若有所思。
孩子們還是被李睿喊回了帳篷,從如何打開蠟筆盒子開始,一步一步教孩子們如何使用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