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院出來,就看到了縣里派出來的車。縣里最好的一輛車就是這輛桑塔納,后面還跟著一輛BJ吉普。
縣里也派出了一名陪同人員,姓何,是接待辦一位三十來歲的男子。
“何科長,怎么地里全部都是種的向日葵?葵花瓜子很賺錢嗎?”
陳嘉霖到了鄉下就像是個問題寶寶,還好何科長比較有耐心,每次都盡量詳細的回答他的問題。
“葵花瓜子也說不上賺錢,但最起碼便于貯存和運輸。東西再好運不出去、賣不掉,還不得爛在地里啊。就像是咱們這里的番茄很有名,品質上佳,但運不出去有啥辦法?”
陳嘉霖可能不知道,但胡楊卻知道。西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干旱少雨等。
這些自然條件十分有利于瓜果的生長,西江的水果很有名,西瓜、哈密瓜、葡萄、香梨、和田棗等等,是著名的瓜果之鄉。
再就是像何科長說的番茄,本地出產的番茄,酸甜適度,口感極佳,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問題就在于果蔬難以保存,也不方便運輸,真要是每家每戶都種植番茄,銷售不出去還不是要喝西北風。
轉了一上午,回到縣城都已經錯過了午飯時間。
本來還興致勃勃的陳嘉霖,看到村里的真實情況之后,返回的路上便沉默了起來。
何科長告訴他們,村里有不少家庭,年收入還不足一千元。
再加上他親眼看到的,村民的居住環境,以及吃的、穿的、用的,只能說,是他所有擁有的財富限制了他對于貧窮的想象力。
“何科長,中午咱們就在街上隨便吃點吧,不去招待所了。”
胡楊雖然遠沒有陳嘉霖那樣感到震撼,但也切實體會了一把什么叫做偏遠地區,什么叫做貧困縣。
何科長陪他們跑了大半天,胡楊喊他一起去吃飯,總不能讓人餓著肚子走吧。
何科長倒沒有推辭,不僅答應下來,還帶他們去了一家當地很有特色的飯館。
“來,嘗一嘗這里的梭梭柴烤肉,很好吃的哦。”
梭梭柴是當地的一種灌木,晾干之后用作燃料,烤制出來的肉串別有一番風味。
“胡兄弟,等咱們走之前,我也給當地捐一點錢吧。哎,想幫幫他們,也不知道從哪里入手。”
吃過飯,何科長告辭離去,陳嘉霖拉著胡楊談起了自己的感受。
“咱們捐的一點錢,對于一個縣來說可謂是杯水車薪,沒什么實質性的意義。我一直在想何科長說的那句話,這里的番茄品質極佳,要是能有辦法銷售出去,或許就能幫上他們。”
胡楊記得在前世,西江萬隆曾經做過一個產業整合規劃,這個規劃的核心就是番茄。
“是啊,番茄不好貯存,不好運輸,可以做成番茄醬嘛。就這種番茄的口感,絕對不愁銷不出去。”
回來的時候,何科長還專門從村民那里討了十幾個西紅柿送給他們,回到招待所,兩人洗了洗,就這么生吃也覺得很美味。
胡楊一拍大腿,笑道:“對,就是番茄醬。這件事要是做好了,不光是對當地有利,還可以成功的打造一條紅色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