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這個行業,從來都是資金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行業。你不可能從零開始,總要有一個技術來源,總要有可用的技術人員。
“我和黃總監商量了,可以試著和東芝接觸一下。如果東芝不答應技術合作,再去和寶島的幾家企業談。米國的美光就算了,基本上沒有合作的可能。”
看來閆漢章已經有了想法,不過胡楊知道這事兒沒那么容易。未來南韓是存貯芯片的生產大國,幾乎壟斷了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玩意要是容易弄,國內產業界早把棒子拉下馬了,那還輪得到他們搞風搞雨的,動不動就憑借壟斷優勢漲價?
“那生產上怎么辦?目前芯通國際12英寸芯片生產線只有一條已經竣工,這條線是以生產邏輯芯片為主的,要想找他們代工還得等另外三條生產線建設好。”
自己設計出來的產品,如果不投資建廠的話,就只能尋找代工。芯通國際也能生產存貯芯片,但目前產量有限,后續只能等新線建設完畢才行。
“胡總,咱們剛剛進入設計領域,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等咱們自己設計的產品能堪大用了,人家的生產線或許早都建成了呢。”
閆漢章倒是說了一句實話,即便是馬上開始投入研發,等產品設計定型,說不定都過了一年半載。
“行,那就讓黃總監負責組建技術團隊吧,和東芝談判的事情,就由閆總負責。另外,研發中心不是和電子所共同建立了研發機構嗎?這個項目可以把他們拉進來,哪怕是解決局部技術問題也好啊。”
技術上的事情,胡楊不是太懂。給閆漢章和黃濤交代了一些原則問題之后,就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
反正他這邊,會盡量提供資金的支持。
目前魅力科技生產的U盤,核心芯片都需要進口,也就意味著大部分的利潤都被別人拿走了。這要是能靠企業自身解決這個問題,產品的利潤會大幅度的提高,攤進去巨額的研發費用都值得。
不過,他不太看好公司和東芝的合作。RB企業一般都不會轉讓高端的技術,談判的難度是屬于地獄級別的。
不過,在日美兩國半導體戰爭之后,美國重點扶植了南韓和寶島的半導體產業。RB國內剩下的半導體廠商,日子并不好過。
如果從這和角度上來說,魅力科技倒有那么一點點可能,和東芝達成合作意向。
等閆漢章和黃濤二人離開以后,胡楊又仔細的看了看他們提交的計劃書。計劃書上顯示,僅這一個項目,兩年的研發經費就高達1.2億元,也就是說,每一年至少要往里面扔進去6000萬元。
這只不過是個計劃,胡楊估計,真等到研發進行時,說不定還要不斷的往里追加投資,研發本身就是既有風險又燒錢的事業。
“先讓他們折騰吧,要是魅力科技自身是在支撐不下去了,我再考慮增資擴股,或者干脆把研發中心收購得了。”
胡楊手里并不缺少資金,企業搞研發燒錢也沒什么,只要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就行。
他以前也有過承諾,研發中心要是超過了魅力科技的承受范圍,他會全資收購到自己的名下。
但依照那兩個股東的脾性,到時候增資擴股的可能性反而會更大。
胡楊考慮,既然以后也要巨資投入研發,不如再狠一點,買塊地建設一棟研發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