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了,咱們就一次拋空,曾如海應該也到了強弩之末嘍。”
胡楊搖搖頭,否決了于洪波的建議。
“好的,老板,我馬上去辦。”
于洪波見胡楊不采納自己的建議,也不爭辯,轉身離開后,馬上就采取了行動。
實際上,胡楊還是高估了曾如海的資金實力。到了現在,曾如海貸款借入的25億港元資金,剩下的還不足一億港元。
當巨大的拋盤涌出來之后,股價從當天的41.88港元,一路下跌。
在40港元關口,曾如海稍作抵抗,就放棄了。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曾如海托市的資金,已然用光。
當于洪波和團隊成員一起,清空了手上的所有股票之后,銘集控股集團的股價,就正式宣告跌破了40港元。
“老板,我初步合算了一下,咱們的一億股股票,賣出的平均價為40.23港元。現在就等著合適的時機,再把這一億股買回來,這一波就成功了。”
融券就好比是向人借東西,從券商那里借入了銘集控股集團的股票,自然還是還一樣的股票。
當然,肯定不白借,按照時間長短,是要給人家付手續費的。
現在,于洪波已經清倉,在扣除手續費、傭金和稅金之后,賬上有差不多40億港元的資金。
如果,于洪波能用比40港元更低的價格,買回一億股銘集控股集團的股票,那么就是賺了。
反之,則是賠了。
賺錢賠錢還在其次,胡楊這一次的目的主要是打壓對方的股價。如果銘集控股集團的股價跌到一定程度,說不定曾如海的資金鏈就會斷裂。
這其實就是證券市場的杠桿效應。
“老于,這一次做的不錯。嗯,時間差不多了,咱們一起上樓吃午飯,邊吃邊談。”
胡楊雖然判斷自己會贏,但沒到最后一刻,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他準備利用午飯時間,再給于洪波交代幾句。
中午,胡楊在休息室小睡了片刻。
下午一上班,于洪波就興奮的來到了胡楊的辦公室。
“老板,剛才銘集控股集團的股票,開始跳水了......”
于洪波說完,胡楊就打開了自己的筆記本電腦,然后調出了銘集控股集團的分時走勢圖。
原本在上午還是緩慢下跌的股票,在下午,突然改變了下跌的斜率,直接跌破了35港元。
胡楊想了想,心中也就釋然了。
這一方面是最近銘集控股集團的負面消息不斷,另一方面,在胡楊命令于洪波拋出了最后的4000萬股股票之后,估計曾如海也差不多彈盡糧絕了。
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終于在下午的交易中集中爆發,開始了一**跌的走勢。
“老于,最近盯緊點,暫時不著急回補股票。如果你認為時機到了,就來找我,明白嗎?”
這一次,胡楊沒有給于洪波更多決斷的權力。因此他和曾如海的本輪較量,并不僅僅局限于證券市場。
有些信息不方便告訴于洪波,所以胡楊把最后的決斷權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我明白,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