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方面的想法不會這么單純,要復雜得多。
巨大的利益誘惑是一方面,想給北美添堵又是另一方面。
但這一切都有個前提,那就是匯嘉系的實力要足夠。否則,尼康冒著一定的風險,給微電子設備和博隆光學供應原材料和零部件,到頭來匯嘉系頂不住自己先垮了,那可真是里外不是人。
北原倉介利用在微電子設備的這段時間,間接也了解了博隆光學的實力。
對于博隆光學的技術水平,以及生產能力,北原倉介的評價很高。因此,尼康方面決定一步到位,直接和胡楊商談合作。
至于,被他們利用的巔峰資本,問題倒不大。巔峰資本的資金來源很復雜,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來自于RB的財團,其實就是來自于尼康。
RB的財團在國內的投資很普遍,RB的軟銀就投資了國內著名的電子商務公司。
軟銀是正大光明投資的,而尼康采取了迂回的路線。
除了巔峰資本幕后的大佬,就連前臺的代理人,諸如楊虎等人,都不知道這件事情。
“胡總,接下來咱們雙方可以開誠布公的談談。我保證,我們這一方有著相當大的誠意。”
北原倉介對于今天的會面很滿意,看得出來,胡楊是一個務實的人。
“好吧,那咱們雙方盡快組建團隊開始談判,談判以博隆光學為主體。不過,北原先生,我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在談判結束之前,任何人不得向外界透露這個消息。”
胡楊不希望一個似是而非的消息,就引起微電子設備股價的劇烈動蕩。那樣的話,肯定會影響他的收購計劃。
還有就是,和尼康的談判是以博隆光學的名義進行,而不是微電子設備。
針對胡楊提出來的條件,北原倉介沒有表現合很出意外的樣子。
北原倉介之所以來找胡楊談合作,而不是找李琦談合作,其實尼康方面已經確信,匯嘉系遲早要把微電子設備收入囊中。
尼康深入的分析過胡楊在半導體領域的發家史,覺得他每一步都走得異常扎實。他想做的事情,事實證明,最后都做成了。
尼康自己在高端光刻設備這一塊,已經沒有了機會。原因還是那句話,光刻機是很小眾的行業,沒有訂單沒有長期的客戶,最終只能是沒落下場。
而胡楊的匯嘉系不同,他這些年建立的半導體王國,差不多已經形成了閉環生態。
鑒于北美的一次次打壓,匯嘉系的內部,事實上早就開始了“去北美化”的進程。
也就是關鍵技術、重要裝備的國產化替代方案,俗稱“備胎計劃”。
北原倉介在微電子設備的這段時間,就是親眼驗證了匯嘉系的技術實力,認為對方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很有潛力的明日之星。
“胡總,非常感謝,希望我們之間的合作能有個良好的開端。抱歉打擾你這么久,三天之內我們的談判小組就會到達。”
北原倉介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便起身告辭。
胡楊等吳馨慧送客人回來之后,就讓她趕緊打電話,通知孟如松、黃濤、許有年、張瀟以及戴向軍等人,下午來國際大廈開會。
對于尼康伸出的橄欖枝,胡楊并不排斥。
剛才北原倉介也說了,雙方之間的合作只牽扯高端光刻機,不包括中低端光刻設備。
也就是說,在中低端光刻領域,大家該怎么競爭還是依然如故。尼康雖然不再生產高端光刻機,但有很多原材料和零部件可以供應,甚至一些技術也不是不可以轉讓。
因此,當下午大家坐下來開會的時候,幾乎一致的意見都是認為可以和尼康合作。
這種合作短期內肯定是雙贏的局面。
“胡總,那么剩下的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能不能成功收購微電子設備。”
許有年看得很清楚,尼康不會和區區一家微電子設備合作的。
因為單獨把微電子設備拉出來,這家企業本身并不是很出彩。而更為關鍵的是,微電子設備沒有可靠的銷售渠道和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