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年和魔都方面簽完協議之后,來到了胡楊的辦公室。
魔都方面有一個談判小組,方屈平也經常親自上陣,雙方的談判,從一開始火藥味就很濃。
但是,形勢比人強。要是當初尤主任積極支持胡楊提出來的合并重組方案,他們在博隆光學獲得收益肯定比現在大得多。
現在,匯嘉系已經完成了針對微電子設備的絕對控股,魔都方面已經沒有太多的籌碼了。
最后,魔都方面答應,以博隆光學8%的股權,置換自己手里微電子設備的全部股權。
協議簽訂之后,博隆光學持有微電子設備的股份增加到了3.9億股,股份占比為63.11%。如果再上匯嘉國際投資的持有的8000萬股,匯嘉系整體持有的股份為4.7億股,股份占比為76.05%。
至此,匯嘉系將微電子設備完完全全的掌握在了手心里。
“許總,我考慮,未來博隆光學和微電子設備還是要做一下分工。博隆光學側重高端光學器件的生產。
而微電子設備,側重中低端光刻設備的生產。以后,可以把博隆光學的中低端光刻設備(資產和人員)都轉移給他們。
至于高端光刻機,現在兩家公司都有生產能力,暫時先這樣吧。”
胡楊打算先整合兩家公司的基本業務,未來,博隆光學不再生產中低端光刻設備,而是全部轉移到微電子設備去,從而形成規模優勢。
高端光刻機,目前的產能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芯通國際和魅力半導體都在等著設備供貨,所以必須要兩家公司一起滿負荷生產。
不過今后,高端光刻機的產能會慢慢向博隆光學遷移,這是胡楊決定的一種趨勢,誰都沒辦法阻擋。
“想想真不容易,當時胡總你說想要收購微電子設備的時候,我們都不太看好。不是實力的問題,是鑒于對方獨特的股權結構。
沒想到只用了不到半年,微電子設備就已經被我們收入囊中。現在這邊的事情已經完成了,我打算明天就回京城。”
京城以后是博隆光學的重要生產研發基地,和微電子設備一起組建的聯合實驗室,也會放在那邊。
許有年比較熟悉京城的情況,所以大多數時候,他都是呆在那里。
戴向軍是公司的副總裁兼技術總監,他以后大部分的時間也會呆在京城。
魔都這邊有執行總裁張瀟坐鎮,微電子設備有李琦,這樣的人員配置可謂是兵強馬壯。
許有年離開魔都之后,胡楊也準備返回深海。
這一次在魔都呆了這么久,雖然不影響公司的運作,他自己也想挪挪窩了。
目前,博隆光學和微電子設備大局已定。國產高端光刻機暫時還停留在45nm制程,再想進一步,的確是需要更長的時間。
至于EUV(極紫光光刻機),博隆光學還處于預研階段。未來有無數個技術難關等著他們去跨越,想短期內追上阿斯麥,基本上沒有可能。
但胡楊這段時間的付出是有巨大的回報的。
首先一點,就是解決了芯通國際和魅力半導體的光刻機供應問題。最起碼在主流制程(也是當下最先進的制程)上,匯嘉系不至于被人卡脖子。
很多人瞧不起國產設備,他們的理由很多,比如技術落后,技術更新緩慢等等。
在胡楊看來,這些人往往都不是生產領域的人。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正因為有了微電子設備,有了博隆光學,現在阿斯麥的45nm制程光刻機,可以隨便訂購,交貨時間還很快。
這就是有了競爭的壓力,要不然,國內企業想買先進的光刻設備是很艱難的。
還有就是,胡楊在魔都呆了這么久,終于將微電子設備和博隆光學的優勢整合到了一起。
這樣一來,國產高端光刻設備的發展就會大大提速,免得國內半導體產業老是在這一塊被人拿捏。
北美針對微電子設備的打壓,現在不說是已經徹底失敗,最起碼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