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決策委員會主要討論一些具體的事務,胡揚沒有參加。
這些都是匯嘉系日常的工作決策,既然胡楊已經放權,一般情況下他就不會過問。
當然,權力的下放與回收,也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情。
“老板,你現在可是學會偷懶了啊。你想想,咱們剛從西江走出來的時候,那會兒你多勤奮。對了,你讓我多留一天,有什么事呢”
夏冰是最后一個離開京城的執委,這也是胡楊提出來的。
“公司現在已經很成熟了,有了你們這一群人,我當然可以適度的偷偷懶。我讓你多留一天,自然有我的用意。走,陪我出去一趟。”
胡楊哈哈一笑,隨即起身離開了辦公室,帶著夏冰乘車離開了京都大廈。
在車上,胡楊告訴夏冰,他們要去一趟國科院微電子研究所。
“是不是咱們和他們有什么合作項目”
夏冰首先想到的是產業化合作,畢竟匯嘉國際投資就是干這個的。但是很顯然,她猜錯了。
“不是產業化項目,我打算和微電子研究所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一方面做一些基礎性的研究,但更重要是為了培養半導體方面的人才。你明白我的意思”
雖然現在看起來,匯嘉系貌似已經擺脫了北美全面打壓所帶來的風險。但實際上,萬里長征才剛剛邁出了第一步。
國內半導體發展的瓶頸,有很多解讀。比如像起步晚、底子薄、資金投入不夠等等但這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內半導體相關的技術人才嚴重欠缺。
人才跟不上,別的一切都是空談。
雖然匯嘉系仗著自己財大氣粗,從世界各國包括國內的寶島地區,挖來了不少專業人才。但這遠遠不夠,更重要是要有自己的人才培養機制。
匯嘉系之前就和國內不少名牌大學有合作,但胡楊依然覺得層次不夠。這一次他和國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的合作,目的是為了培養高端人才。
“哦,原來是這樣。老板,這個情況有些特殊,建立聯合實驗室以及培養人才都是應該的。但是,我們匯嘉系國際投資卻沒什么具體的好處啊。”
夏冰很贊同胡楊的想法,但如果是讓匯嘉國際投資出資,她覺得有些難辦。
比如像人才的培養,匯嘉國際投資出錢出力。可最后,這些人才會進入匯嘉系旗下的各家企業就職,貌似不太公平。
胡楊似笑非笑的看著夏冰,說道“你就這么在乎企業的利益放心吧,這些我都有考慮。到時候,誰聘用了聯合培養出來的人才,就讓他們按人頭出錢。”
胡楊覺得夏冰是對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哪怕是匯嘉系內部也一樣。不過這事兒,總要有一家企業牽頭來做,要不然亂紛紛的,什么也做不成。
過了半個小時,胡楊和夏冰抵達了目的地。
“陸院士,我沒來晚吧”
胡楊走下車,就看到陸一鳴和幾個人站在樓下。這一次和微電子所的合作,也是這位陸院士給牽線搭橋的。
“不晚,不晚,我們也是剛下來一會兒。胡總,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微電子所的王所長,這位是梁博士。
王所,小梁,這位就是國內大名鼎鼎的半導體大佬,胡總。這位是匯嘉國際投資的總經理,夏總。”
陸一鳴笑著把胡楊拉到了近前,然后給大家做了介紹。
“幸會,幸會。胡總,夏總,里面請”
王所長笑著走上前,熱情的和胡楊、夏冰握握手,然后就帶著大家來到了單位的會客室。
“王所長,梁博士,你們的工作都很忙,我就長話短說了哦。那天陸院士給我打電話,說你們有這個想法,對我來說,這是一拍即合的大好事。
我同意以匯嘉國際投資的名義,與你們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具體的方案,夏總回頭派人來和你們協商,今天咱們只敲定原則。”
來到會客室坐下,大家互相客套了幾句,胡楊便直奔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