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體因好久才被發現,內臟已經顯現裂痕,這案子是他師父辦的,當時就判斷死者的死亡時間恐怕比尸檢的結果要早很多,應該是經過急速超低溫的冷凍,才會出現這種結果,但當年還沒有精密儀器,所以無法判斷死亡的具體時間,最后成了懸案。
沒想到五年后馮嚴的尸體會出現同樣狀況,不得不讓法醫懷疑這兩起案子是同一人所為。
陳立聽到這時腦子已經徹底麻了。
新的死亡時間證明了馮嚴其實死于第七起飛車案發生后,不超過一星期。
那么第八起飛車割喉案,又是誰做的呢?肯定不是馮嚴了,因為那時他已經死了。
在最后一起飛車案后沒多久,警方就鎖定了馮嚴的位置,并且實施抓捕,和馮嚴發生激烈的對抗,在拉扯中,拽脫了馮嚴的外套,露出了肩膀上的蝴蝶紋身。
似乎所有一切都在順理成章的讓人認為,當時和警方爭執逃跑的人就是馮嚴。
但問題是,最后和警方拉扯的人不是馮嚴,甚至最后一起飛車割喉案的兇手也不是馮嚴,那么這個人是誰呢?能熟知馮嚴的一切,甚至冒充他,顯然露出來的蝴蝶紋身就是在迷惑警方,讓那個人完美脫身。
現在看來馮嚴尸體上的傷,并不來源于警方,那么是誰弄得?明顯馮嚴是被人謀殺的。
謀殺他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冒充他的人。
那么這個人究竟是誰?能如此完美的替代馮嚴,騙過了所有人。
首先這個人一定對馮嚴很熟悉,熟悉他身上的特征,熟悉他的騎車方式,甚至小動作。
更熟悉馮嚴他們的行動計劃,所以才能輕而易舉的殺了馮嚴,并且冒名頂替馮嚴又飛車割喉了一個受害者,把警方視線全引到馮嚴身上,然后自己銷聲匿跡。
而陳立從對方身形和時間上判斷,這個人絕對不是葉樂晨和鐘白間的任何一個。
所以,陳立拿起筆在白板上,“第四個人。”
沒錯,現在看來飛車案團伙不止三人,隱藏在馮嚴、葉樂晨、鐘白之后,還有第四個人。
但至于這第四個人是最初就參與了,還是后來殺了馮嚴后,替代了馮嚴參與進來的,有待討論。畢竟,目擊證人看到的都是帶著頭盔的,怎么判斷,之前三人一組,兩人一組實施搶劫殺人時,里面就沒有這第四個人。
但這一點,很快在分析中就被否定了,最主要的原因,馮嚴葉樂晨甚至鐘白每次行動前的短信,雖然沒說具體的,但有地點和暗號,交換了受害人信息,語氣中能推斷出來之前七起案件都是這三個人。
所以陳立有個大膽的推測,前七個飛車案,確實是馮嚴,葉樂晨,鐘白做的。但第七起飛車割喉案后,馮嚴就出事了,從葉樂晨那一個月給馮嚴發的信息就能看出來,馮嚴是突然失蹤的,葉樂晨一直在找他。
所以在第八起飛車割喉案發生后,葉樂晨瘋狂給馮嚴打電話,質問他為什么要一個人行動,人去了哪。
可始終沒得到回應,按時間看,那時馮嚴已經被人替代了,那個人殺了馮嚴,用馮嚴的名義又割喉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