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蟲族,是沒有自我意識的。
即便是為了執行特殊戰術需要,而擁有獨立意識的領主和皇后,也沒有自我這種概念,一切以種族為優先。
整個蟲族族群,都在腦蟲的精神網絡控制之下,兢兢業業、死而后已。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肩負著蟲族發展與繁衍重任的腦蟲,其他蟲子都是炮灰,都只是一個數字。
它們沒有自己的名字,隨時可以被犧牲。
與之相反,代表一個族群意志的腦蟲,則擁有各自的名字。
比如西北角正在升級4級母巢的蟲族,它們的腦蟲就叫做“腦蟲之光”!
“腦蟲之光”從被孵化出來,領導一個蟲族分基地的那一天開始,就非常的與眾不同。
它有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善于思考,也善于交流。
它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探索欲望。
就像古時候向往天空的人類,“腦蟲之光”每天都在仰望頭頂的星空,渴望更大的世界。
為了達成愿望,它運用自己的智慧,成為這一區域發展最快的蟲族。
它的命令雖然不具備強制性,但還是獲得了6個蟲族族群的指揮權,讓其他腦蟲實施它制定的戰術。
其實何洛擔心的事情,“腦蟲之光”從一開始就可以做得到。
之所以沒有急于分工合作,是因為它還在觀望,還在思考,還在為自己爭取發展的時間。
它明白,這些侵略者來自于天空,說明人類擁有強大的力量。
它若是一開始就用光自己的底牌,下場可能會非常凄慘。
人類如果發現這里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腦蟲,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實施斬首戰術。
于是它慢慢加碼,慢慢觀察,試圖找出人類的軟肋在哪,勝利的契機在哪。
它明明還有很多高級兵種可以使用,比如蝎子和皇后,卻將它們藏得嚴嚴實實。
經過20波進攻嘗試,“腦蟲之光”確認一件事,人類最大的軟肋在于缺乏發展的潛力,只會在一波又一波的戰斗中慢慢被消耗。
威脅最大的133速射炮被打掉了一座,人類卻一直無法將其重建。
人類的科技體系過于龐大,分工合作過于細化,導致一個先遣隊基地只能就地解決一些諸如能源和裝甲板這樣的低端物資。
對于133速射炮這樣,其實并不算太高端的武器,都做不到就地生產。
這并不是個即時戰略游戲,點點鼠標就能在幾個小時之內,無中生有地建立一座擁有強大造血功能的基地。
哪怕空投下來一個城市,人類也需要幾年時間的發展,才能建立完整產業鏈。
即便是科技路線已經根植于基因之中的蟲族,在自己的地盤上新建一個分基地,也需要慢慢發展的時間。
3個新族群的母巢,到現在也只達到2級,距離3級遙遙無期。
唯一比較快的,就是蟲族孵化孕育蟲子的能力。
于是“腦蟲之光”制定了一個疲兵戰術,準備用一波又一波的戰斗來消耗人類的物資儲備。
同時這也是個緩兵之計,用溫水煮青蛙的消耗,讓人類忽略了它正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