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確有多動癥,但絕不是吹牛大王,這是王華不了解王陽明的地方。
王陽明為了實現“經略四方”的志向,他很是投入。
王陽明除了頻繁地組織軍事模擬外,還苦練騎射,遍覽兵法,在史籍中尋找出色的軍事家傳記反復閱讀,然后把這些人打過的著名戰役在現實中還原,不停地模擬。
在模擬之外,他還極為認真地進行過實地考察。
1486年,十五歲的王陽明單槍匹馬私出居庸關。
當時大明帝國的主要敵人就是居庸關外的蒙古人,他們三番五次攻擊大明帝國的邊疆,王陽明私出居庸關,正是為了實地考察蒙古人,希望能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當他在居庸關外的一條羊腸小道上騎馬漫行時,兩個蒙古人在他不遠處信馬由韁。
王陽明熱血澎湃,從身后抽出弓,搭上一支利箭,扯開嗓門向那兩個蒙古人大喊:“哪里走,吃我一箭!”
兩個蒙古人突然發現一匹馬騰空而來,馬上端坐一人,正朝他們的方向彎弓。
兩個蒙古人從未在此遇過這樣的情況,嚇得魂飛魄散,調轉馬頭,帶著哭腔拍馬就跑。
王陽明在后面大喊大叫,追出了幾里才停住。
王陽明看著兩人的背影哈哈大笑,很為自己的勇氣而自豪。
不過,他這樣做的目的并無惡意,他只是想練練自己的膽子。
隨后,他就和當地的蒙古人打成一片,在居庸關外待了一個月。
在這一個月里,王陽明深刻了解了蒙古人的生活習慣和軍事訓練方式,后來還在一場蒙古人組織的射箭比賽上拔得頭籌,又在蒙古人組織的摔跤比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當他回到bj時,他父親王華的肺都被氣炸了。
王陽明在爺爺王天敘的庇護下才沒有受皮肉之苦。
這件事不久,bj郊區發生了農民暴動。
這是件大事,皇帝朱見深要各位大臣出謀劃策,王陽明得到消息后,興奮不已,他連夜寫了一篇《平安策》,請求父親交給皇帝。
王華斜眼看了看他,又拿過他的《平安策》掃了幾眼,就扔給他,氣憤地說道:“老生常談,無濟于事。”
接著,王華拿出了另一副腔調說道:“我說,你就不能干點正經事嗎?”
王陽明在心里說:“我現在做的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怎么就不是正經事了?”
王華似乎注意到了兒子的心思,指責他說道:“你四處亂逛,像個夜游神,我聽說你有事沒事就去逛于謙廟?”
王陽明回答道:“于謙是大英雄,當初土木堡之變,如果不是他守衛bj城,蒙古人可能就把這座城給攻陷了。”
王華又問道:“你還很喜歡東漢的馬援?”
王陽明激動地回答道:“他平定交趾,實在是天底下第一等豪杰。”
王華嘆了口氣,說道:“你呀,羨慕英雄豪杰我不反對,但你想過沒有,人家是趕上了時勢,人家有平臺施展。你要真想做那樣的英雄豪杰,就要讀書做官,只有做了官才有平臺給你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