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元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張紹堂、張紹陽、張紹忠和張紹毅。
張其金的祖父就是排行第二的張紹陽。
張紹陽從小就冰雪聰明,可以說是聰明絕頂、智慧過人,他不僅武力值很高,還熟讀各種兵書,熟悉各種軍事戰略。后來為順應歷史潮流,投身革命運動。
張紹陽以堅定不移、臨危不懼的勇氣參加了蔡鍔將軍的護國起義。在抗日戰爭中,他作為昭通抗日將士中的一員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滇西保衛戰等重大戰役。他經常對子孫們說“宜懸頭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出自于東漢班固的《漢書》卷七十,意思是:對冒犯我強大漢朝的行為的人,即使再遙遠也要誅殺。
這段話在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后,后來通過電影《戰狼》的改編,成為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非常流行的話。
事實上,張紹陽也作過改編,那就是他常說的,“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可惜,張紹陽的這句“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因為沒有像現在擁有網絡這種強大的宣傳媒介,知道的人只是他身邊的人,沒有產生強大的轟動效應。
正是張紹陽有了如此強大的精神支柱,他在戰爭中英勇頑強、能征善戰,表現出了他為國為民戰斗到底的英雄氣概,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建國后,張紹陽在一次抗洪救災中,因不顧自身安危,跳入洪水中搶險堵塞的涵洞,因長時間受洪水浸泡而身染重疾,后醫治無效壯烈犧牲,享年66歲。
張紹陽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張傳堯,二兒子張興堯,三兒子張思堯,小兒子張世堯。
在張紹陽的四個兒子中,除了張傳堯因受出生年齡和家庭的需要,他作為家中的老大,其父又奔赴抗日戰場和投身解放戰爭中,父母和弟弟等也需要人來照顧,他就沒有參軍,而他的三個兄弟在解放后均有從軍的經歷,并在不同的部隊立下了赫赫戰功。
現在張其金聽鄒若雅講到張氏祖墳被盜的事,他又聯想到自己家族的來源,他也去想看看他們老祖宗的墳墓里到底陪葬了什么寶貝,會引起盜墓賊的關注,就回答道:“行,首展是八點開始,待我換身衣服,咱們就出發。”
“你是怎么知道是八點開始的?”鄒若雅有些驚奇地問道。
“我天天看昭通新聞呀!電視臺昨天晚上播報的。”張其金回答道。
等張其金換完衣服出來后,鄒若雅就讓他開上她的梅賽德斯奔馳車直接就去了位于昭通古文化遺址的昭通智人研究院。
昭通古文化遺址和張氏祖墳一樣,都在塘房,兩者的距離只有三公里的路程,可能是政府為了文物的運輸安全考慮,就把從張氏祖墳里挖掘出來的古董全都運去放在昭通古文化遺址的昭通智人進化館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