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松聽了張其金的話后,他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法界一詞在佛學中含義較為廣泛,大而言之,既指宇宙萬物、自然界、人的感覺內容,又可指事物的類別、性質、因由、根據。
“在這里,法就是指各種經藏,而界則可作種族、種類、要素和因性等解釋。
“由于法界具有性質、根基的意思,所以,又被作為表述一切事物本來相狀的概念,在此層面上,法界一詞和同樣表述諸法實相的真如、自性清凈心、法性、平等性、不虛妄性、不變性、實際等詞相通互釋。
“這樣,概括而言,法界的一般含義有二:一是泛指宇宙的萬事萬物;二是指決定萬事萬物的本性。”
歐陽松說到這他里,他面帶微笑地看著張其金說道:“你對我這樣的回答還算滿意嗎?”
張其金點了點頭,他也為歐陽松的佛學功底所深深佩服。
卻就在此時,一直站在傍邊看歐陽松和張其金對答的哪個嬌美女孩說道:“第二局完,二人打個平手。請歐陽先生提問。”
歐陽松接著就問道:“張其金同學,你聽好了,我這個問題是:請解釋《華嚴經·凈行品》中的開示:自歸于佛,當愿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自歸于法,當愿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歸于僧,當愿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在歐陽松說完后,張其金就回答道:“這是眾生皈依三寶時應同時發起的誓愿。出自實叉難陀三藏翻譯的八十卷的《華嚴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等經典。意思是:
“發起誓愿將自己歸依于佛寶,同時愿一切眾生,都能皈依佛寶,使佛法興盛,發起無上的菩提心!
“發起誓愿將自己歸依于法寶,同時愿一切眾生,都能皈依法寶,深入聞思修佛法,獲得如海般的深廣智慧!
“發起誓愿將自己皈依于僧寶,同時愿一切眾生,都能皈依僧寶,使僧寶能夠帶領大眾,和合共修,無有任何障礙!
“大乘不共的皈依,是以救拔眾生苦的大悲心引發的皈依,因此在自己獲得了三寶的救護的同時,心中應同時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同享佛法僧三寶救護的利益。
“這里的‘自歸’是將自己歸投于、依靠于的意思,因此三皈依又稱作三自歸。如《中阿含經六十卷》中說:‘世尊,我今自歸于佛、法及比丘眾,惟愿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又如《六度集經》中說:‘執三自歸,懷四等心,具持五戒,山海可秤量,斯福難籌算也。’
“在漢地寺院里的《早晚課誦》中,都要發這樣的誓愿,只是第一句稍有不同,是‘自皈依佛。當愿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總之,這句出自于佛馱跋陀羅三藏翻譯的六十卷的《華嚴經》等經典,意思是:將自己皈依于佛寶,同時愿一切眾生,都能皈依佛寶,來證悟殊勝的菩提道,發起無上的菩提心。”
張其金回答完后,他冷靜地看了袁心諾一眼后,把目光停留在歐陽松的臉上。
此時的歐陽松,臉上也是露出一股驚異的神色。
但最終,他還是認可了張其金回答,畢竟張其金的回答也太全面了,他真的不好在說什么。
接著張其金又說道:“現在輪到我問歐陽先生了。既然您具有精通儒釋道一說,那我就問你一個儒家方面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什么是儒家思想?”
就在張其金的話落下后,袁心諾嘲諷地說道:“我以為你會問出什么高深的問題,想不到你竟然會問出這么一個連我都知道的問題,就不用歐陽先生回答了吧!”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