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黃帝內經》哪本書是放在鄒若雅的家里的,他只好回家去看了。
張其金回到家后,就進了自己的房間,找出他新買的《圖解帝內經》就看了起來。
遠古時期的黃帝一生下來就非常聰慧。他小時候就善于言談,少年時則善于理解事物,長大后,他又敦厚又勤勉,在成年便登上了天子之位。
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始祖,他與岐伯的對話錄成為我們第一部中醫理論著作《黃帝內經》。在此書中,他們論述了陽陽、四時、經絡等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問題。
黃帝問岐伯:我聽說遠古時代的人,壽命長達百歲,動作卻依然靈活,沒有衰老跡象。而現在的人,剛到半百之年就顯出衰老的跡象了。難道是時過境遷,現在的人們為何連古人的養生之道也要失去嗎?
岐伯說:遠古時期的人,懂得養生之道,能按照天地陰陽變化之理而適應調和自身的陰陽變化;做到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過度勞累,所以能夠使形體與精神相協調統一,活到自然壽命終結,度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卻不是這樣。他們把喝酒當成喝水,把反常的生活成為平常的習慣;.醉酒了還肆行房事;縱情色欲而使精氣枯竭、真元耗散。不懂得要保持精力充沛的重要性,而不斷地勞心傷肺,違背了人生真正的生存價值,生活起居毫無規律可言,所以剛到半百就衰老了。
遠古時,圣人教導平常人總是講:要避開自然界中一切可能導致生病的因素,保持清心寡欲,真氣在體內才能正常運行,精神內守而不耗損,這樣,病邪又從何而來呢?所以在古時,人們都淡泊明志,心境坦蕩而沒有恐懼,即使是經常勞動,身體也不感到疲倦,人體真氣平和順暢,大家者能如心所愿。吃什么都覺得美味可口,穿什么都心情舒暢,正因為如此,所以每個人都安于現狀,彼此之間從不羨慕地位的貴賤。這樣的人才可稱得上樸實無華。不良的嗜好就不能左右他們的視聽,任何淫念邪說都不能動搖他們的意志,迷惑他們的心志。無論是愚笨的、聰明的、有能力的人或無能力的人,都不會因身外之事而勞心旨神,所以其言行也會乎養生之道。他們之所以能活到百歲而不顯得衰老,是領悟和掌握了修心養性的方法,使真氣得到保護而不受內外邪氣干擾危害。
這書里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張其金,他這一看,就一直看到天陽落山了也沒挪動地方。直到龍薇給他打來了電話,讓他去梧桐雨咖啡店吃飯,他才放下手中的書去了趟衛生間,洗完手后,就直接去了梧桐雨咖啡店。
張其金一到梧桐雨咖啡店,鄒若雅就把他叫到了她的辦公室,對張其金說道:“我今天和龍薇已經去了你們所說的誤入山海世界的哪條路,但我和龍薇開車就在哪條路上繞了好幾圈,也沒什么事。”
張其金聽了之后,說道:“小姨,我真的沒有騙您,具體是什么原因我現在也不知道。”
“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只是說,這也太神奇了,我開著車,到了龍薇給你發位置的那個地方,我也看了龍薇停車的地方,也就按照你說的沿著那個峽谷一直往前走。但是,就在我和龍薇開車走了大約五公里之后,出來就是一條馬路了,并沒有什么你說的山海世界,所以龍薇說,只能回來問你了。”
“小姨,至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就不得而知了。”其實,張其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腦海里在回想著,他能把車開進山海世界,肯定跟他身上的量子血靈珠有關,他開始盤算著抽空再去嘗試一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