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對于這個問題,我以為你早就會問了,想不到你憋到現在才問,看來你也夠沉得住氣的。那我現在告訴你,可要記好了。”
王陽明接著說道:“量子糾纏血靈珠最主要的能力也有四種,第一種就是洪荒之力,第二種是瞬間移動的能力,第三種就是龍行八步,第四種就是本命覺醒。本命覺醒是一種終級能力,到底本命覺醒后會產生什么轟動效應,我連門檻都沒有觸摸到,就命終了。”王陽明遺憾地說道。
王陽明在沉吟了良久,才又補充說道:“除了這四種能力之外,還有附加技能,譬如靈魂附體、諦聽術、過目不忘等等。至于其他的能力,我也還沒有領悟出來,我就命終了。我所知道的就這些了。”
量子糾纏血靈珠所體現出的洪荒之力和瞬間移動的能力,張其金最開始就知道了。
后來又發現了靈魂附體、諦聽術。尤其是過目不忘在開通后,他的人生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至于那次在山海世界里才出現了瞬間的“燭龍之眼”,他一直很好奇,這是一種什么能力。
可惜,當他問起王陽明的時候,他竟然半點也不知道。
最近在與程國云的打斗中,王陽明在靈魂附體時,又使用了龍行八步,他認為這種功法非常強大。
何謂龍行八步?也就是人們在武俠小說中看到的“八步趕蟬”的基礎上增加了瞬間移動的一些絕技而演練出的一種武功。
八步趕蟬字面的意思是,輕功極高,可以幾步之內追上飛行的“蟬”;雜技里面有一種項目,“八步趕驏”就是能在八步之內追上狂奔的烈馬,并敏捷躍身站立在四蹄騰空、奔馳的馬背上。而且能夠在馬背上做倒立、翻騰,表演各種高難動作,這是馬戲團的傳統絕活。
八步趕蟬,被武俠小說“演變”成為一種速度極快的輕功,梁羽生武俠小說中常見武功,上乘輕功身法,基本每部書的主角都會使用。
在單田芳的評書《七杰小五義》、《白眉大俠》、《龍虎風云會》中也有描述。
在小說《白眉大俠》又有了新的“解釋”,其中在《七杰小五義中》傳說為歐陽春所創后傳于白眉大俠徐良。
《白眉大俠》中說是徐良自創的,《龍虎風云會》中說是龍云鳳傳授給徐良的,估計是單田芳老師的口誤所致。該招數分別利用雙腳尖、雙膝、雙肘、雙手,八個攻擊點連續進攻敵人,故稱之為“八步趕蟬”。
八步趕蟬也正是通過徐良的充分展示,才讓人們看到了八步趕蟬的威力。在小說中,徐良用此招不僅擊敗了郭長達,還打敗了朱亮等成名劍客。
八步趕蟬的基本技術是,腳尖點地,騰空而起,躍起一丈多高,用一腳攻擊對方頭部,如不中,再用另外一腳攻擊;二擊不中,落地時用雙膝跪對方胸部,三擊不中,順勢前撲,雙肘部攻擊對方胸腹部,四擊不中,就用雙手卡對方的咽喉!
第一腳為“問腿”,如同拳擊之“刺拳”,對方如果躲開,則為“虛腿”,不躲則變為“實腿”,其他的連續攻擊手段和這個道理一樣。
在現實當中,“八步趕蟬”屬于臆想的“絕技”,誰也不可能躍起那么高,更沒有時間,瞬間完成這一連串攻擊動作。
但量子糾纏血靈珠的第二代擁有者鬼谷子為了使八步趕蟬能夠適應瞬間移動的需要,他又進行了改良,從而達到了完善。
鬼谷子的方法就是連續使用瞬間移動八次,分別從八個方位攻擊敵人。
這一招有兩種用法,一是瞬間八步閃,是逃脫技,無人可擋。
到了第三代擁有者王陽明時代,他的弟子翼元亨當年憑借此招,在謝志柵的十二路大軍中橫沖直撞,威風八面。
而另外一種使用方法,則是對著一個目標在一瞬間之內,發動八次攻擊,是必殺招。
王陽明為了區別于八步趕蟬,故而重新起了個名字叫龍行八步。
只要學會了龍行八步,進可攻,退可守,完全可以立于不敗之地。也正是如此,才使得王陽明在大明王朝的時候成為了著名的軍事戰略家。
至于什么本命覺醒,由于王陽明沒有悟出來就命終了,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技能,這就得看張其金有沒有這個能力悟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