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其金這樣想著的時候,王陽明卻提出了另外的一種見解來:“智者,你也不必擔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覺得這對你來說未必就是件壞事,而是一件好事。”
“為什么是好事呢?”張其金百思不得其解地問道。
“智者,你看,就這么一晚上就收集到了夠使用三十次瞬間移動的能力,這說不定,你移動的范圍也擴大了,到時你還怕他們什么。再說了,就是你和夏雨婷的緋聞事件,如果就像這樣持續下去,你收集到的愿力就會越來越多,這可比你跟金算子集團合作圖書,靠他們的宣傳來提高收集愿力的速度不知快了多少倍,你還覺得是壞事嗎?”
張其金經王陽明的這一提醒,他當即就說道:“導師,看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兩面性,就看我們怎么用了。如果把壞事用好了,也能讓自己做起事來事半功倍。就像現在,借夏雨婷的知名度來宣揚自己,從而使自己收集了如此眾多的愿力,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呀!”
這次的緋聞事件的確比他寫書來宣傳自己強多了,而且寫書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雖然張其金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但在查資料時也得一本一本地看,字也得一個字一個字的輸入電腦,哪怕他的五筆輸入法一分鐘能打136個字,但累記起來,一天也打不了多少,要創作完《量子機器人爭霸》第二部,也得花很大的精力。
寫書,在張其金看來,不就是達到兩個目的嗎?一個就是出名來收集愿力,另一個就是掙錢。
至于掙錢,現在的他已經不缺錢了,沒必要再做這么辛苦的事了。
至于靠出名來收集愿力,通過夏雨婷的關系,只要不斷地擴大緋聞,就不怕沒有更多的人到處傳播他,談論他,何愁收集不到愿力。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靠這種方式,他還不需要投入什么,也不需要花過多的精力就可以實現。
“導師,照這么說來,如果我做明星的話,那收到的愿力是不是會更多?”張其金問道。
“不錯,我的意思是,如果把緋聞中的主角夏雨婷換成是你,那收到的愿力,肯定數都數不清了。”王陽明也掩飾不住內心的高興繼續說道:“你們這個時代的科技發展速度太快了,而且由于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信息的發展速度太過驚人,如果智者能夠利用好互聯網竟就能集起這么多人的愿力,那可真的了不得了。”王陽明頗有感慨地說道。
“導師同,這還是他們不知道我的名字情況下收集到的,如果他們知道了我的名字,再宣傳出來,人人都在念我的名字,愿力肯定還要翻好幾倍。”張其金興奮地說道。
“是的,智者,你說得很對。”王陽明回應道。
愿力,它源于個人崇拜或堅定信仰的深沉力量。例如,對于如來佛祖的虔誠信徒來說,只要他們心中充滿佛祖,口中不斷誦念佛號,那么愿力便會源源不斷地涌現。這便是佛教中所言的“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的真諦!
種下善因,必然結出善果;然而,究竟何種果實,因果之中有無常變數,皆有各自的前世因緣,是否稱心如意?實非人力所能強求。
每一念皆為因,思想得到回應,便無法相忘,這便是果,亦是回響。
念念不忘,付諸實踐,多行善舉,則必將承受更多的福報,這便是回響。
試想一位美麗女子,念念不忘,自然思想得到回響,日夜思念。倘若付諸實踐,窮追不舍,或許會受傷,或許會如愿以償,又或許會遭遇“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境遇,這些都是回響。
因此,我們可以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然而,張其金的愿力回響,卻是源于身、口與意三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