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兄有所不知,這卜卦之道,其中玄機頗為微妙。時辰越晚,卦象越準;若太早進行,變數便會增多,越是臨近行動末尾,其準確率才越高。”劉赫杰耐心地解釋道,話語間帶著幾分神秘,仿佛在揭開一層神秘的面紗。
說著,劉赫杰便依照奇門遁甲之術,開始在車內推演起來。傳說中,奇門遁甲最初有四千三百二十局,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逐漸減少至一千零八十局、七十二局,直至如今只剩下十八局。如今人們所談及的奇門遁甲,便是這十八局,其依照九宮布局法,三奇六儀各居一宮,順行布局為陽局或陽道,逆行布局則為陰遁或陰局。
《后漢書?方術傳序》中注釋云:“遁甲者,推六甲之陰而陰遁”。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甲自戊至癸推演為陽局,自癸逆推則為陰局。清紀大奎在《仕學備余》卷三“三元歌”中亦云:“六甲元號六儀名,三奇即是乙丙丁。陽遁順儀奇逆布,陰通逆儀奇順行。”故而,陽局乃是依戊、已、庚、辛、壬、癸、丁、丙、乙之序推演,陰局則恰恰相反。
三奇六儀居于九宮,九宮對應八方位,每一方位設一門,共計八門,分別為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其中,開、生、休三門被視為吉門,若乙、丙、丁三奇恰好遇到這三個吉門,便可謂是得了“奇門”。
正因如此,奇門遁甲又被稱作八門遁法。
九宮對應九星八卦,契合五行之數,故而有遁甲九神之說。
遁甲九神之中,天逢在坎,木神在斗,居破軍星;天內在坤,水神在斗,居破軍星;天沖在震,金神在斗,居破軍星;天輔在巽,土神在斗,居武曲星;天禽在坤,火神在斗,居廉貞星;天心在乾,木神在斗,居文曲星;天柱在兌,水神在斗,居祿存星;天任在艮,金神在斗,居巨門星;天英在離,土神在斗,居貪狼星。
《五行大義?論諸神》記載,太古之時,北斗九星皆清晰可見,“中古道德稍衰,標星藏曜,故星之見者七焉”。北斗由九星演變為七星,實乃星體運行的自然結果,與人世變遷并無關聯。
然而,為了契合九宮之數,人們依舊采用太古之說,將北斗九星與九宮一一對應起來:天逢一,水正之宮;天內二,土神之應宮;天沖三,木正之宮;天輔四,木神之應宮;天禽五,土正之宮;天心六,金神之應宮;天柱七,金正之宮;天任八,土神之應宮;天英九,火正之宮。將九宮同遁甲九神、九星、八卦、陰陽五行相對應,其目的在于推演陰遁和陽遁,探尋斗的加臨之數,進而預測吉兇。
諸如明建文帝時期,四川岳池教諭程濟精通遁甲之術,善于觀測天象。一日,他見熒惑守心,經推演得知次年七月北方將有大火肆虐,且會侵犯京師,遂認為王氣現于朔方,北方必將兵起,屆時恐有弒君奪位之禍。
果不其然,次年燕王朱棣揮師南下,明惠帝朱允文僅僅在位四年,便被其叔父朱棣奪去了皇位。建文帝逃至襄陽后,行蹤不慎被人發現,程濟見狀,趕忙設計助其逃出城去。程濟說道:“今日甲午,明日乙末,門奇俱不利。只到后日丙申,門是生方,又正值丁奇到門,又遇天德,貴人在西矣,保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