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柔重重地點點頭,眼神堅定:“您放心,我已經讓市場部的小陳專門盯梢琦金國際的分部,每天都會提交動向報告。公司的安保措施也會加強,前臺會嚴格登記外來人員,技術部也會24小時監控網絡安全,絕對不會讓他們有機可乘。您出門在外,要是遇到什么麻煩,別硬扛,隨時跟我說,我會立刻協調資源幫您,哪怕是聯系昭通當地的朋友,也能給您搭個手。”
送走王筠柔后,張其金坐在辦公桌前,打開了筆記本電腦。他點開瀏覽器,在搜索欄里輸入“昭通青龍洞孟家祖祠”幾個字,按下回車鍵。屏幕上跳出的搜索結果大多是旅游攻略,標題五花八門,比如《昭通青龍洞一日游:探秘喀斯特溶洞的奇幻世界》《云南小眾景點推薦:青龍洞的鐘乳石竟像“仙女下凡”》《周末去哪兒?昭通青龍洞帶你感受自然與人文的碰撞》。
對這些標題,張其金點進去一看,內容全是介紹青龍洞的自然景觀:洞內的鐘乳石形態各異,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雄鷹,有的像亭亭玉立的仙女,有的像蜿蜒盤旋的巨龍;地下暗河清澈見底,乘船穿行時能看到水底的鵝卵石與小魚;洞壁上還留有明清時期的題字,雖模糊不清,卻透著幾分歷史韻味。可關于孟家祖祠的信息,卻只字未提。
他耐著性子往下翻,翻了二十多頁,終于在一篇發布于六年前的個人博客里找到了關于孟家祖祠的零星記載。
博客的作者自稱“昭通老周”,頭像是一位戴著老花鏡的老人,簡介里寫著“退休歷史教師,專注昭通地方史研究”。
文章標題是《青龍洞深處的秘密:孟家祖祠與三國往事》,內容里提到,昭通青龍洞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孟家的祖祠所在地,而孟家的起源,與三國時期的蜀漢皇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文中寫道:“相傳在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后,劉備為了鞏固西南邊疆,曾派自己的一個兒子帶著一族親信前往昭通定居。
這族人抵達昭通后,看中了青龍洞的隱蔽與幽靜,便在此修建了祖祠,世代居住。
后來蜀漢滅亡,這一族人怕被曹魏追殺,便改姓‘孟’,隱居在青龍洞附近,漸漸發展成如今昭通的孟氏家族。”
作者還提到,他曾在2015年試圖聯系孟家的族長,想了解更多祖祠的歷史細節,卻被對方以“家族隱私”為由委婉拒絕,孟家的人對祖祠的過往諱莫如深,連當地的老人都不敢過多談論。
看到這里,張其金的心里泛起一絲漣漪。他之前聽龍薇說過,東潤集團的董事長孟紹林曾在一次行業峰會上自稱“劉備后代”,還說東潤集團的祖祠就在昭通青龍洞。當時他只當是孟紹林為了抬高身價的說辭,現在結合這篇博客來看,這個說法似乎并非空穴來風。
他繼續往下看,文章里還提到了蜀漢滅亡后的歷史背景:蜀漢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率軍從陰平道偷渡,攻克綿竹,斬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與孫子諸葛尚,隨后兵臨成都城下。
蜀漢后主劉禪在光祿大夫譙周的勸說下,選擇開城投降,蜀漢就此滅亡。
從劉備于章武元年,也就是221年在成都稱帝,到劉禪投降,蜀漢共歷兩帝,享國四十三年。
那么蜀漢滅亡后,劉備的子孫后代又都落得了怎樣的下場?他們是否真的有一支逃往了昭通?張其金的好奇心被徹底勾了起來,他又在搜索欄里輸入“劉備子孫后代蜀漢滅亡后去向”,開始查閱相關的史料記載。
根據《三國志》《資治通鑒》等正史記載,劉備的子女共有四人,其中兒子三人,養子一人。
長子是次子劉封,次子是劉禪,三子是劉永,四子是劉理。
劉封本是長沙郡寇氏之子,劉備投靠荊州刺史劉表時,因膝下無子,便收其為養子。
劉封武藝高強,性格剛猛,氣力過人,曾跟隨趙云、張飛等人掃蕩西川,立下不少戰功。
后來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郡,深受劉備信任。
可在關羽北伐曹魏時,多次寫信要求劉封出兵相助,劉封卻以“上庸三郡剛歸附,民心不穩,不宜出兵”為由拒絕。
關羽戰敗被殺后,劉備因此對劉封心懷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