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四靈與四神之間的區別,張其金也曾有所了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被稱為四神,而麒麟、鳳、龍、龜則是四靈。它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麒麟的存在。
按照中國古代的生物分類,世間生物被分為鱗、羽、介、毛、裸五大類,這種分類方式主要依據生物的體表特征。而四靈,恰好就是鱗、羽、介、毛這四類生物中最為頂尖的存在。
龍為鱗蟲之長,鳳為羽蟲之長,龜為介蟲之長,麒麟為毛蟲之長。
至于麒麟為何沒有被列入四神,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西周末年,曾有一只麒麟現身人間,卻被一個無知的樵夫當作怪物打死。
孔子得知此事后,悲痛不已,認為麒麟的出現本是祥瑞之兆,卻落得如此下場,這預示著天下將陷入混亂。
于是,他停止了《春秋》的編撰,不久之后,也溘然長逝。
人們因此認為麒麟并沒有帶來真正的祥瑞,所以在劃分四神時,便沒有將它列入其中。
但到了漢代,人們又將麒麟補充進天文星象之中,在中宮以黃麟為名,與四神合稱為五獸,以此來彰顯麒麟的特殊地位。
還有那二十八宿,一直以來都被公認起源于中國。
而所謂的四陸,其實就是四象星象中的核心部位,也就是每一個星象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星官,相當于如今人們常說的星座。
古籍中有言:“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意思就是通過觀測星、心、虛、昴這四個星官在黃昏時分是否正處于南中天的位置,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這四個節氣,從而劃分一年的四季。這四個星官,便是四陸的核心所在。
有趣的是,這四個星官在后世大多被冠以“日”之名,唯有心宿有所不同。
但心宿臨近房宿,而房宿在星象學中與“日”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心宿雖未直接被稱為“日”,卻也與“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四象二十八宿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一個箱子上繪制著四象二十八宿的圖案,只是圖案中缺少了北宮的星象。
據考古專家推測,這很可能是在暗示墓主人去世的時辰,可見在當時,四象二十八宿的文化已經相當成熟。
另外,在西水坡出土的一座距今已有四千年歷史的上古墓葬中,考古人員發現了青龍和白虎的圖形,這進一步證明了四象文化的悠久歷史。
不過,最初的朱雀并非如今人們所熟知的鳳凰。
在最原始的天文十二次中,朱雀所在的南宮是由鶉首、鶉火、鶉尾這三次組成的,從這里可以看出,最初的朱雀其實是鵪鶉的形象。
只是鵪鶉的形象太過普通,與青龍、白虎、玄武的威嚴形象格格不入,無法與之并列。
所以到了漢朝,人們便將朱雀的形象改為了紅色的孔雀,后來又逐漸演變成了鳳凰的形象,這才形成了如今人們所熟知的四象。
隨著道教神系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四象的地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四神的地位逐漸下降,它們鎮守四方的功能被四海龍王所取代。
而青龍和白虎,在民間的傳說故事中,常常降生為人間的大將,并且生生世世都互為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