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各抒已見,討論得十分激烈。
有的副都督雙手在空中比劃著,試圖闡述自已的觀點;有的副都督則眉頭緊鎖,仔細聆聽他人的意見,不時低頭沉思。
鄭和坐在主位上,認真傾聽著每個人的意見,眼神中透露出專注與思考。他不時插話提問,引導大家深入思考。
“譚將軍,你說堅守陣地等待援軍,那援軍大概多久能到?我們能否在這段時間內堅守住?”鄭和目光看向譚綸,認真地問道。
譚綸思索了一下,回答道:“鄭都督,我已派人快馬加鞭去聯系援軍,按照正常行軍速度,大概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只要我們在這兩三個月內加強防御,鼓舞士氣,我相信士兵們能夠堅守住。”
鄭和點了點頭,又轉向李如松:“李將軍,你提出主動出擊,那你認為我們應該從哪個方向出擊?出擊的兵力如何安排?”
李如松走到地圖前,指著地圖上的一處說道:“鄭都督,我認為我們可以從敵人的側翼出擊。此處敵人防守相對薄弱,且地形復雜,便于我們隱蔽行動。
我們可以派出三千精銳部隊,趁著夜色突襲敵人,打亂他們的陣腳。”
鄭和仔細看著地圖,沉思片刻后說道:“李將軍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三千精銳部隊是否足夠?而且,如何確保他們能夠安全撤離也是一個問題。”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越來越深入,各種觀點相互碰撞,火花四濺。
有的副都督擔心主動出擊會導致兵力分散,讓敵人有機可乘,有的副都督則認為堅守陣地會消磨士兵的斗志,不利于長期作戰。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鄭和終于做出了決定。他站起身來,雙手撐在桌子上,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各位,我認為我們不能只守不攻,也不能盲目出擊。
這兩種策略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可以先派出一支小部隊,對敵人進行騷擾和偵察。
這支小部隊要機動靈活,熟悉地形,能夠迅速獲取敵人的兵力部署和弱點。
同時,我們要加強防御,加固城墻,設置更多的陷阱和障礙物,確保我們的陣地安全。在敵人發動攻擊時,我們要憑借堅固的防御工事,消耗他們的兵力和物資。”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鄭和的決定。
他們認為這個方案既考慮到了主動出擊的可能性,又兼顧了防御的穩固性,是一個較為穩妥的策略。
鄭和接著說:“此外,我們還需要派人回秦國送信,請求秦王派遣援軍前來支援。
這封信至關重要,必須要選派一位可靠的人去送。譚將軍熟悉秦國地形,又心思縝密,不知譚將軍是否愿意擔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