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一經商:呂不韋在經商時,智力值提升5點,經商值提升5點,呂不韋在以商業目光投資人才時,智力值提升5點,經商值提升5點。
技能二治國:呂不韋在治理國家時,智力值提升7點,政治值提升7點,呂不韋在處理朝政時,智力值提升7點,政治值提升7點。
技能三扶立:呂不韋在輔佐未來儲君時,智力值提升5點,政治值提升5點,呂不韋在輔佐君主時,智力值提升7點,政治值提升7點。】
呂不韋,乃姜子牙第二十三世孫,他宛如戰國末年歷史舞臺上的一顆耀眼巨星,集多重身份于一身,既是聲名遠播、富可敵國的商人,又是極具謀略、縱橫捭闔的政治家,更是深邃睿智、思想超前的思想家,最終還登上了秦國權傾朝野的丞相之位。
呂不韋早年便投身于商海,他猶如一只敏銳的獵鷹,穿梭于各地集市與城鎮之間。
憑借著對市場行情的精準把握和超凡的商業洞察力,他巧妙地賤買貴賣,無論是絲綢、珠寶,還是糧食、牲畜,都在他的交易中流轉生金。
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他縱橫捭闔,游刃有余,迅速累積起千金家財,成為當時富甲一方、令人艷羨的大賈,其財富之巨,足以撼動一方經濟。
后來,呂不韋因經商來到邯鄲,在這里,他邂逅了子楚。
子楚當時作為秦國質子留于趙國,處境窘迫,不受重視。
然而,呂不韋卻獨具慧眼,他敏銳地察覺到子楚身上潛藏的巨大價值,認定子楚是“奇貨可居”。
于是,他果斷出手,不惜傾盡千金,為子楚鋪就一條通往秦國王位的道路。
他四處奔走,打通關節,游說秦國權貴,又精心策劃,幫助子楚在秦國宮廷中樹立良好形象。
不僅如此,他還進獻趙姬給子楚,趙姬后來生下秦王嬴政,這一系列舉動,無疑為子楚的王位之路增添了重要砝碼。
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呂不韋因功高勞苦,被拜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
此時的他,權勢滔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堂之上,言出法隨,一時風光無限,成為秦國政壇的核心人物。
呂不韋登上相位之后,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效仿戰國四公子廣納賢才的做法,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廣招天下志士。
無論是飽學之士、謀略之才,還是奇技淫巧之人,只要有一技之長,皆可成為他的座上賓。
一時間,其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各懷絕技,匯聚一堂,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多元的智囊團。
呂不韋令這些食客將各自所學所聞著寫成書,他親自統籌規劃,精心匯集而成《呂氏春秋》。這部著作凝聚了眾多賢才的智慧,堪稱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
然而,權力的高峰往往伴隨著危機。
秦王十二年(公元前235年),隨著嬴政逐漸長大,對權力的掌控欲日益增強,他開始對呂不韋心生猜忌,恐其勢力過大,叛變作亂。
呂不韋深知自已已陷入政治漩渦,大勢已去,即便他一心為國,也難以消除秦王的疑慮。無奈之下,他懷著壯志未酬的遺憾,飲鴆自殺,結束了自已波瀾壯闊的一生。
呂不韋所編寫的《呂氏春秋》內容包羅萬象,猶如一座宏偉的知識殿堂,涵蓋哲學、史學、政治、道德、天文、地理、農業等諸多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
尤其是對后稷以來的農業生產技術,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論述,從土壤耕作、種子選擇到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都有詳細記載,為后世農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這部著作是戰國秦漢之際頗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鴻篇巨制,它總結了古往今來的歷史教訓和經驗,將治國理政、為人處世的道理融會貫通,在思想層面為秦國的統一構建了完整的統治理論和堅實依據。
該書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早、規模最大、體系嚴謹的學術著作,對后世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