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晚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兩人不能沒頭蒼蠅一樣到處折騰。
在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做事情必須要有條理。
姜晚決定讓張主編去運營,自己在內部負責收稿和寫稿。
另外還有印刷廠那邊,姜晚也打算自己去溝通。
兩個主要的負責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希望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這樣的工作安排對于姜晚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相當于她從作者的身份轉換到了編輯的身份。
一般而言作者寫的稿子越多,慢慢的寫作手法也會形成固定的套路。
這時候看別人的稿件,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套路去思考,基本上大差不差。
如果看到特別有新意的稿子,自己也能跟著學習。
做編輯如果是個有主見有腦子的人,時間久了見到形形色色的稿子,反而成長得更快。
姜晚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張主編心里也是有些猶豫的。
雜志社成立初期,有一個好的主編,能夠把控好稿件的質量,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
雖然第一期獲得了成功,可如果后續維護的不好,最后也只能慘淡收場。
現在的情況是運營很重要,內部收稿審稿也很重要。
張主編可恨自己只有一個人,不然的話非得掰成兩半,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張主編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以事實說話。
他拿出一份他已經審好但是還沒做決定的稿子給姜晚看。
“你來看看這份稿子,看完之后說說你的意見和建議。”
張主編說這些話其實就是在考驗姜晚,想看看她的真實能力。
只要大差不差,他都可以放心的離去。
姜晚接過稿子之后認真的看了起來。
看完之后她根據自己的想法指出了這篇稿子的優點和缺點。
分析完之后,姜晚最后得出了結論。
“這篇稿子的描寫很美,但是實際的內容太空泛了一些,我認為目前來說,還沒有達到過稿的標準。”
姜晚總共說了3點原因,每一點都有理有據。
這些原因張主編自己也考慮過,這也是為什么這篇稿子只是放在一邊,并沒有直接過稿的真正原因。
如果姜晚不能說出具體不能過稿的原因,這是憑著自己的想象猜測,就會顯得很沒有說服力。
現在她有理有據,說的清清楚楚,張主編不服都不行。
但畢竟做主編不是一件小事,僅僅憑借著一篇稿子,張主編還是有點不放心。
他又拿了一篇稿子出來,再次讓姜晚分析。
姜晚每一篇稿子都看得很認真,看完之后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姜晚再一次說到了張主編的心坎上,讓他聽了后忍不住點頭。
“你說的沒錯,你不僅把我想說的想法都說出來了,其中也有著自己的見解。”
“我原本以為你只是寫稿厲害,沒想到現在也有了審稿的能力。”
“你的水平很強,留下來做編輯完全沒有問題。”
連續看完兩個稿子,姜晚的能力得到了張主編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