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參謀趕緊搖頭解釋:“請長官放心,這次我們獨立旅要的不是武器彈藥……”
“肯定不會讓長官您衛康戰區命令。”
聽到這兒,司令明顯上松一口氣,但臉上的警惕并沒有完全放松下來。
直接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什么你只說,就不要在這兒跟我們打啞謎了。”
“要是這筆生意沒問題,我現在就可以點頭,你們回去籌錢就行了。”
“要是做不成這筆生意,咱們也沒必要在這兒浪費時間。”
劉參謀跟司令接觸過好幾次,也知道他是個非常直爽的人,馬上接話:“長官……我們要糧食……”
“這次反攻駐蒙軍占領區,我們獨立旅解救了大量老百姓,總人口超過三十萬人……”
“他們長期遭到日偽軍剝削跟欺壓,手里幾乎沒有存糧。”
“以前他們在敵占區生活,我們獨立旅想管他們都有心無力。”
“現在他們進了我們根據地,成了根據地一員,我們獨立旅于情于理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在根據地。”
“獨立旅儲備的糧食有限,分不出太多的糧食去救助那些老百姓,只能找到貴軍,希望貴軍能賣我們一些糧食,讓那幾十萬剛剛逃出日偽軍魔掌的老百姓堅持到明年秋收。”
這就是唐林的高明之處。
雖然根據地是因為干旱不想增加老百姓負擔,給部隊儲備軍糧而找晉綏軍買糧食。但如果劉參謀真告訴對方自己要買的是獨立旅軍糧,晉綏軍肯定會獅子大開口。
但如果是給根據地老百姓買救濟糧,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要是晉綏軍賣救濟糧也獅子大開口,消息傳出去,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晉綏軍名聲。
更重要的是:只要這些糧食不牽扯到軍隊,就算戰區知道了也不會追究綏遠晉綏軍責任,畢竟晉綏軍賣出去的糧食都給老百姓當口糧了,并沒有用到獨立旅擴編部隊上面去。
至于糧食到了獨立旅手里后具體干了什么,那就跟綏遠晉綏軍一點兒關系也沒有,只要名義上沒問題就行了。
果不其然,司令聽說晉綏軍買糧食是為了救濟幾十萬剛剛逃出日偽軍魔掌的老百姓后,臉上剩下不多的警惕也在這一刻一掃而空。
因為這筆交易無論從哪方面分析都不違反戰區禁止綏遠晉綏軍支援獨立旅的命令。
當即點頭:“這場生意我同意了……”
“糧食我們有的是……”
“上次圍攻大同城,雖然沒有拿下來,但也從日偽軍手里繳獲了好幾百萬斤的糧食。”
“如果貴軍想要,我可以做主把那些糧食全都賣給你們。”
“去年河套地區大豐收,我們晉綏軍倉庫還堆了不少存糧,我也可以分出一些糧食賣給你們。”
“只要獨立旅有錢,想要多少糧食就有多少。”
“價格的話就按現在的市場價賣,畢竟這些糧食都是用來救濟老百姓的,我們也不好獅子大開口。”
劉參謀沒想到晉綏軍會答應的這么順利,趕緊接話:“長官放心,我現在就給旅部發電報,讓他們籌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