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樂說這句話時是冷酷的,帶著殺伐果斷女強人的意味。
“這件事已經過去,我要說的是我們是否要借助此次事件,確立君澤人設,也就是明確君澤的包裝問題。”
洛君澤聽到這,不自覺地笑了一下,這個話題讓他一下子想起前世曾專門研究過的一個專題“為什么明星總喜歡給自己戴上‘人設’的面具?”
作為全場焦點的洛君澤,一舉一動都被人關注,他的笑容立刻被劉樂樂和梁蜜捕捉到。
“君澤,笑什么?樂樂說得很對呀!現在的明星哪有不包裝立人設的。”梁蜜可不和洛君澤客氣。
“沒有!我也覺得立人設有必要,只要立的人設恰當,不容易翻車就行。”說完,為了表明不是在應付為自己勞心勞力的劉樂樂,洛君澤決定稍微多露一點。
“人設,就是人物設定,這個詞最早發源于動漫圈,指的是設計師對角色外表、服裝、表情等細節的繪制。”
“隨著時間推移,人設逐漸被推廣開來,蔓延到我們娛樂圈的時候達到了最高發酵值。”
“娛樂圈的本質,就是商品與消費,明星是商品,粉絲則是消費者。”
“明星也是人,明星也有懶散、虛偽、齷齪、平庸的時候,試想一下,如果直接將這樣的商品推廣到市面上,沒有多少粉絲會為明星買單,因此,明星一定要包裝。”
“當然,上述的論斷建立的前提是明星制。”
“明星制誕生于20世紀初的好萊塢,‘明星’一詞的發明者是卡爾·萊姆爾。”
“他明確認為:制造明星是電影工業最基本的事情,明星的特點正是‘大規模的工業、商業、金融資本主義的特點’。”
“明星制就是保障明星持續存在、能夠持續制造影響力并不斷挖掘明星、讓明星不斷產生價值的一套經驗法則和經濟法則。”
洛君澤對上劉樂樂、梁蜜和徐莎既感興趣又有些迷茫的眼神,無奈一嘆,“說簡單點,明星制就是以明星為中心的影視生產體系。”
“在明星制背景下,明星是否有個性、有號召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部電影是否賣座,電視劇是否有收視率,他們除了銀幕上的戲劇形象外,銀幕外的媒介形象也要經營。”
聽到這,梁蜜幾人都點頭,“還是人話聽著舒服!”
不用問,桌上敢這么說的,非“毒舌蜜”莫屬。
“難怪連自家長輩都說某女學習能力不行!”洛君澤也回懟了一句。
在梁蜜桃花眼瞪起,想回嘴的時候,洛君澤不給她機會,立刻繼續道:“明星制誕生后,對明星的包裝便形成一條非常完整的產業鏈。”
“很多明星都有營銷團隊、公關團隊、宣發團隊等,他們會根據明星形象、公眾需求與市場預期,共同參與明星的‘制造’。”
“因此,明星從來不是個人或者天然存在的結果,而是多方參與者有組織的行動,是包裝出來的商品。”
徐莎作為一線當紅明星的工作助理,算是執行經紀人,明星包裝正好是她工作范圍內的事情。
第一次和洛君澤接觸的她都聽傻了,從起源、理論開始分析,還說得這么清楚,這也太厲害了吧?
劉樂樂也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之前她們只知道藝人一定要包裝,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在有種從實際上升到理論的感覺。
只有梁蜜在震驚之余,眼底還帶著一絲欣賞和驕傲!
“作為一種體系,明星制本身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我就不說了,你們都清楚,在這里我強調一下弊端。”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