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仙》影視化過程中被歡睿改成了《青云志》,首播以1.37的收視率拿下當日收視第二,可以說“春風得意馬蹄疾”。
快要收官,收視率最低降至0.297,又可以說是“門前冷落鞍馬稀”。
這部被多方寄予厚望的大ip劇,是怎么從首播的春風得意,變成被嫌棄的松子的呢?
這就不得不說出品方歡睿影視的騷操作了。
歡睿在賣《青云志》版權的時候,采取的是先網后臺的播出方式,這也就好理解為啥電視臺的收視率會這么低了。
當然,播出方式肯定不是收視率低的主要原因,那么多熱播劇二播、三播的收視也沒這么差,關鍵原因還是在劇情上。
大ip小說影視化不管改編得多棒,一個不可忽視的真理就是:改編電視劇無法取悅所有的書粉,甚至是原著作者本身。
雖然天天嚷嚷著ip劇,但在實際運作中,比起書粉,片方往往更在乎明星粉。
也就是說,掛的是ip的羊頭,賣的卻是“小鮮肉”。
ip概念從游戲圈蔓延到影視圈,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為了利用ip固有的影響力獲得初始熱度和流量。
書粉往往是挑剔的“玻璃心”,片方無論多么努力取悅也可能被扔過來一句“這才不是我心中的張小凡”。
明星粉就不一樣了,無論如何,這都是自己的偶像啊!快看快看,我家giegie演技又進步了呢!
但這次明星粉也被《青云志》得罪了一個遍。
人家本來是看偶像漂漂亮亮談戀愛的,結果主角們露臉五分鐘,掉線兩小時,你這是搞啥哩?
按理說歡睿這種老牌影視公司不可能犯這么低級的錯誤,這樣做是為什么呢?
其實原因沒那么復雜,歡睿就是想捧自家出演配角的演員,才最終讓男女主成了鑲邊的。
明星的迷弟迷妹們只想看偶像貌美如花,而制作方總讓配角當家,倒戈相向的明星粉們反而成了抵制的主力。
劇情差還體現在《青云志》崇尚的是一種暴力美學愛情敘事:平鋪直敘,簡單直白,沒有對比,沒有轉場,沒有多條線索的交叉進行。
也許是水墨山水的畫風耽誤了主創團隊太多精力,以至于部分配角的感情線像極了生豬配種的艱澀和尷尬。
比如秦無炎,一開始把碧瑤推出去喂蛇,之后缺乏過渡,直接秒變深情男,你就說多扯吧!
這種簡單沒腦子的劇情有很多!
《青云志》更大的問題還在于“凡瑤黨”和“凡雪黨”的黨爭之禍:李某峰和趙夢穎或楊千紅,哪一對更能組成cp?
其實這不該是《青云志》電視劇主觀決定的問題。
就小說中滿月井的幻象來看,張小凡最愛的還是碧瑤,雖然早知碧瑤要為自己擋劍而死,他還是不愿松開雙手。
從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果來看,張小凡在故事結尾是和陸雪琪廝守。
《青云志》自作聰明地把更多的感情糾葛給了更有熱度扮演張小凡的李某峰和碧瑤的穎寶,于是就有了劇中碧瑤為張小凡擋劍等情節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