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閉著眼睛,放棄了自己的視覺感官。他的耳朵里只有薩克斯管里傳來的音樂聲。
悠揚的薩克斯聲在秋日晚上的空氣中飄蕩著,飄蕩進每一個形色匆匆的路人耳朵里。那些低頭滑手機的,那些匆忙趕路的,那些正在和自己大學同學一起來吃法慶祝等級考試通過的。
許多人都開始抬頭尋找音樂傳來的方向,人群逐漸的從周圍聚集了過來。
很多人都掏出了手機對站在石階上的小胖丁拍照或者錄像。一群來環球港吃甜品的女大學生掏出手機給小胖丁拍照的同時還一個勁的說:“哎呀,這個小胖胖好可愛。”“還會吹薩克斯呢,比我家的胖弟弟強多了。”“哇,這個小肉臉好想捏一下。”
而周圍人的評價并沒有影響到牛犇,他在吹奏完《茉莉花》之后毫無凝滯的直接轉進了《城里的月光》。
城里的月光把夢照亮,請溫暖他心房。看透了人間聚散,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
薩克斯管那婉轉的聲音淺吟低唱著在這城市里匆匆的悲歡離合。隨緣而來,緣散而去。在這座大城市中,很多人就像是內外環線一樣。你我行駛在同一條路線上,但是卻永遠都是背道而馳。
當牛犇演奏完這段曲子,睜開眼睛的時候,他的周圍已經圍上了好幾十號人。而更多的人則站在更遠的地方遠遠的聽著他演奏的音樂。
當音樂停下,所有人都熱烈的拍起了巴掌。并且有人吹了聲口哨高喊:“小胖再來一個!”
牛犇心情有些激動,這是他第一次公開的表演。但是看上去結果還不賴。他因為心情激動所以顯得語氣有點顫抖的對著牛曉麗說道:“媽媽你看到了嗎?”
“其實表演在什么地方進行都可以。并不是只有去紐約市政廳的演出才叫演出,在這里我一樣有觀眾。我讓張桐大哥幫我把這段視頻記錄了下來,我會上傳到網上。”牛犇的手微微顫抖。
“世界很大,世界也很小。我雖然只是站在這個地方,但是我的舞臺卻可以是整個世界!”
牛曉麗看著牛犇,看著自己的兒子,不由自主的她的眼眶已經紅了。
張桐為牛犇拍攝了這段視頻,他的嘴角掛著微笑。十二歲,這是一個人最應該發出豪言壯語的年紀。
也許很中二,也許很狂妄。但是在心底埋下一顆種子,指不定某天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了呢?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牛犇處在一個人一生最虛榮的年紀,但是家庭條件讓他在物質條件上“一無所有”。不過他在精神和品格上卻遠超同儕。
風華正茂,神采飛揚。牛犇有著這個年紀最應該有的自信和驕傲,年少自當輕狂。
雖然我現在什么都沒有,但是不代表我以后依舊什么都沒有。牛犇很倔強,就像是頭蠻牛。但是這種倔強和驕傲卻讓張桐很欣賞,這是一個好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