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們想的很好,可是當國產廠家真的研發突破了低端產品技術壁壘之后,還沒等他們開始生產發售自己的產品。海納姆公司的設備就直接腰斬售賣。
原本三百萬的設備現在只要一百五十萬,統統一百五十萬啊,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啊。
海納姆公司的設備是真的要賣三百萬一臺嗎?不是,其實他們的生產成本可能比國產廠家還低。因為剛剛研發出技術的國產廠家還需要在設備里分攤研發費用。
而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完成技術突破的海納姆公司,他們早就完成了對技術研發費用的回收,并且賺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他們在外國生產一臺機器,其真實生產成本可能與國產機器相差不大。和國產機一樣賣一百五十萬,也許只有微利可圖,但至少能保證不虧。并且還能把中國的競爭對手掐死在搖籃里。
相同的價格,一個是老牌的國際大廠商,一個新興還未證明自己實力的國產廠商。醫院的選擇不言自明,醫院是最保守的地方。他們希望一切按部就班,因為他們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不能有任何的差錯。所以國產廠家在中低端市場上也不好過。
海納姆不允許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廠家在這個項目上和他們競爭。
作為把控著全球近半數的高端醫療器械的超級大公司,海納姆集團財力雄厚,集團估值數千億美元。
相比較之下,遠華集團、KK集團、新興集團,這些集團雖然在中國地產市場上算是有些名頭,但是比海納姆的級別還是差遠了。
原本海納姆這種超級大公司是八竿子都不可能和這些集團搭上關系的。
但是最近瑞金醫院出現的觀察者型醫療魔杖讓海納姆公司坐不住了。雖然僅僅只是試驗,雖然僅僅只是一個觀察型醫療魔杖,但是他們已經看見了一場推翻傳統醫療領域的革命了。一旦革命掀起,海納姆公司還有活路嗎?
只有將這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海納姆集團才能繼續穩坐自己醫療器械領域的頭把交椅。
大集團有遠見的企業家都是未雨綢繆。
同行都是敵人,而對待敵人所要做的就是斬草除根。
海納姆公司對這個信條深信不疑。
而為此,他們派出了自己在亞洲地區的總裁威爾斯處理解決這件事。上面的要求很明確,那就是搞垮張桐的圣科魔杖公司,收編全部的醫療魔杖制作人員和資料。
而開始的第一步,則是威爾斯和三大集團所聯合的一個陰謀。
在瑞金醫院,一個不同尋常的病患正在緩緩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