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疾病足以讓一個中產家庭變的一貧如洗。
不過像馬華這樣先是放棄治療,然后又轉過頭來愿意接受治療的人還是比較少見的。
李國華好奇地問了一句:“那你現在又怎么想要來治病的呢?”
馬華嘿嘿笑了一下。臉上流露出了一絲幸福:“還是我的子女孝順,前兩天他們開了家庭會議,一致要求我來治療。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把我的病治好。當初我就是不想拖累他們,所以才不治療的。他們現在態度決絕,要我非治不可。”
“我本來想著我這么大年紀了,這個病也沒什么好治的。多活幾年又怎么樣?到時候錢沒了,人又留不住。還不如把這些錢給終于省下來,讓他們好好過日子。”
李國華聽了馬華的話之后搖搖頭說道:“你這話說的就不對。但凡有一絲希望總是要治。既然你的子女態度那么決絕,你就好好配合治療。”
“現在我們醫院引進了一個新的技術。能夠更好的觀察癌細胞分布器。像你這樣的淋巴癌,如果進行切除的話那么還是有機會治愈的。”
“對對對,我就是聽我兒子說了,他說你們醫院有一個什么能夠讓人病患處進行立體投影的新設備。有這個設備做手術,那就可以更好的治病。他是這樣說了,我才覺得我這病還有得治。”
“你兒子消息都還挺靈通。行,我給你安排做立體檢查。”
李國華就在詢問了一些馬華的身體情況之后刷刷點點的開出了檢查事項。
考慮到馬華身體的原因。并且他現在身邊沒有親人照顧。李國華特別叮囑在他身邊實習的學生去幫馬華跑一下手續。順便安排他檢查以及住院。
李國華這樣的高級專家一個星期只有兩次坐診的機會。每次坐診都會有全國各地的患者跑來找他做治療。
因為醫術高明,就是醫術高明。
不過李國華也不可能天天坐診,因為向他這樣的大醫生除了在診療室坐診接待患者之外,還有其他許多的工作。比如說上手術臺做手術,教學生,進行醫療交流等等。他不能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花在坐診上。
而每個星期兩天的坐診,每次都是爆滿到一位難求。畢竟掛一個這樣的大專家號也才兩百來塊錢,一般人也不差這兩百塊了。
李國華盡可能在做到細致的同時加快看診的速度。因為他知道有多少人在外面排隊。
“外面還有好多病人?”
“是的,李老師。”
“正常號的應該差不多看完了吧。”
“還剩七個。”
“七個啊,我算算時間……嗯,再給外面發十個加號。盡可能的多看一點病人。”
“李老師,這會不會太辛苦了?”
“想想外面的病人,有人舟車勞頓從上千公里外的地方趕來。吃快餐住旅館,就為了今天能讓我看他們病例五分鐘。做醫生就是要在詳細詢問病情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更快,看更多的病人。你跟著我學習,以后這就是常態了。”
“知道了,李老師!”
忙碌完一天的工作,李國華下班的時候沒由來的想到了今天看的那個名叫馬華的病人。他下意識的朝著檢查科走去。
……………………
馬華在感嘆自己的子女孝順的時候,他卻不知道他的這些孝順子女正在密謀一件大事。
在淮海的某個弄堂里,一處建于六十年代的老樓三樓一個一套一的房子內,一個尖銳的女聲高喊道:“老小,你這是拿爸的命去換錢啊!”
“喊什么喊,喊什么喊!二姐你是生怕別人聽不見是吧。我給你小孩要去參加那個什么美國夏令營的一萬塊錢的時候你怎么不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