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賈環的出色表現刺激!
原本經歷過磨難,對于教導外人醫術,不說心灰意冷也是興致缺缺的兩位知名大夫,都被激起了帶徒弟的興趣。
他們很想要看看,能不能復制賈環的成功經驗!
反正有賈環鼎力支持,他們和后輩子孫衣食無憂,日子過得順遂不說,手里的銀子也不在少數,起碼可以富足的生活一輩子。
熄了鉆營官場的心思,整個人生可不就基本圓滿了么?
就是醫術想要更進一步,也可以等到賈環的水平超越他們之后,從賈環這里學到更精湛的醫術手段。
按照賈環的說法,這叫做互相學習,沒什么好丟人的。
既然東主都這么說了,他們還有什么好矯情的?
于是,經過賈環大力支持和贊助,甚至特意將小武館的面積擴大了好幾倍,專門用作兩位知名大夫教導學徒的場所。
當兩位知名大夫看到超過二十位學徒,也是哭笑不得。
可惜已經上了賊船,之前拍著胸脯保證了的,此時就是想要退縮都不可能。
如此,名為醫館,實則算是一家簡陋醫學堂的地方,迅速開始運轉。
二十位學徒里,除了族學那邊,對于醫術有興趣的一位族學學生之外,其余不是從佃戶子弟中征召,就是從城中乞兒里收養來的。
總之,這些年齡在六歲到十三歲不等的醫館學徒,一個個都機靈得很,一看就是腦子相當靈光的存在。
賈環也是不想打消了兩位知名大夫的積極性,所以招收的第一批醫館學徒,全都是聰明伶俐天資不凡的。
別的不說,單單就是記憶力,就比同齡人要強不少!
單單這樣的天賦,若是能夠好好讀書的話,未嘗不能在科舉上有所作為。
可惜,不管是家庭原因還是本身就是乞兒的緣故,想要讀書科舉根本就不現實。能夠被選中成為醫館學徒,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上升門路了。
若是真有氣運,等年紀大了一些,醫術有成能夠自己養活自己不說,還能供養自身讀書上進的話,賈環也不會攔阻。
他的想法很簡單,以五年為單位,培養出一批批合格的醫館學徒。
別的不說,放在鄉下農村當一個土郎中完全不成問題!
若是天賦不俗,或者愿意繼續精修醫術的話,賈環還會繼續支持他們,讓他們用更長時間成為坐館大夫!
他也沒想對方能夠有什么報答的,就當是做善事了,也不缺那么點銀子。
倒不是圣母心爆發,而是不想寧榮街出現什么不堪的景象,畢竟是自家堂口的核心要地。
寧榮二府可以不管或者不在乎,賈環卻是看不過眼。
說起寧榮二府,早就從元春封嬪的熱鬧中恢復了正常。
政二老爺依舊是鴻臚寺老大,賈璉還是戶部的正五品郎中,并沒有因為元春封嬪就有什么變化。
這樣的結果,隨著時間推移自然叫榮府核心成員相當失望,對家族的幫助不大,自然就沒多少熱情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