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縣終于被狄仁杰給弄散架了,縣令自殺,主簿罷官,縣尉流放西域,六曹被換了一個遍,就連縣衙里的書吏,行走,獄卒,也基本上被換了一遍。
孫戶曹從萬年縣調任長安縣八品司戶,其余官員,基本上不用長安本地官員,全部從吏部空降下來。
而長安縣秘聞錄繼續在長安市上流傳,只是風格有些奇妙的變化,主攻臍下三寸,于是,那些死掉的,罷官的,流放的官員們,就再一次成了人們茶余飯后,避開婦人孩子的談話主角。
這本書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自從長安縣被連鍋端掉之后,這種小冊子,就時不時地會出現在長安的坊市上。
有時候是針對某一個人的,有時候是針對某一群人的,總之,只要這種手抄小冊子出現,指向性就非常地明確,御史言官們最喜歡這東西。
哪怕是誣告,人家御史言官有風聞奏事的權力,告錯了,也不打緊。
大理寺于五月初五破獲了一起流言案,主謀是門下省的典儀周春,流言傷害的對象是門下省左拾遺祁安路。
內容其實并不嚴重,只說祁安路此人有偷窺癖,他偷窺的對象不僅限于女人,還有男人,還說他最喜歡看牛馬交配,即便是在上朝的路上遇見了狗連環,都要停車觀察,等徹底地滿足了偷窺欲望,就讓車夫打散這對連環在一起的狗,再心滿意足地上朝。
謠言傳播不久之后,門下省左拾遺祁安路,就獲得了一個“狗連環”的外號,并且廣為流傳。
就是這個外號,讓祁安路兩次上書要求告老還鄉,兩次被皇帝拒絕之后,還自殺了一次。
想想也是啊,一個貞觀年間的進士,干了一輩子的文書整理工作的老讀書人,突然被人安上了一個如此不堪的名頭,這對他維護了一輩子的清譽,造成了毀滅性地破壞,讓他再也無顏茍活于人世。
案子是大理寺破的,卻是御史臺臺閣御史,門下省給事中,中書省的中書舍人三家審理的。
這三家合作審理案件其實也叫作小三司,非大案要案達不到小三司審理的地步。
然而,這一次不同,在查明典儀周春純屬胡說八道,血口噴人,目的在于敗壞門下省左拾遺祁安路的名聲,以報祁安路不將女兒嫁給周春兒子,還罵他兒子豬狗一樣的人,也能配得上他家的虎女之仇。
人證物證俱全之后,周春竟然因為一樁流言案子被夷了三族,長安全城震驚。
自從周春被夷三族之后,長安市上的小冊子才漸漸地消失不見了。
然,流毒依舊未熄,就在周春三族被誅殺后的七天,洛陽坊市上又出現了類似的東西,而放眼全國,六月里類似的案件共有七十六宗。
對于周春被夷三族這件事,云初是不以為然的,既然要用這東西害人,就要有承擔后果的準備。
在大唐這個律法不完整,不公平的時代里,流言這種類似輿論監督的手段,其實是利大于弊的。
只是大唐讀書人太少,而且良莠不齊的,沒辦法弄出鍘美案這種,可以讓一個好人蒙受上千年罵名的好文章,好故事。
手段多少有些低級。
晉昌坊的人今天非常地忙碌,每家每戶都在忙著制作新鮮的食物,晉昌坊飯堂更是馬力全開,從早上開始,就炊煙不絕。
朗州大總管趙孝祖班師回朝了,隨行的還有一千一百余名,在叢林苦戰兩年的關中府兵,因為戰功卓著的原因,需要迎接進城,在大校場接受兵部尚書李績的檢校,驗功之后才能解散返鄉。
白日里的長安城商賈云集,車船牛馬不絕于道,不方便讓趙孝祖這個六品地
方羈縻州總管,跟這些帶著滿身征塵的府兵們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