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的棉花苗陸續長出來了,只是不怎么整齊,于是,農夫們就開始從棉花苗稠密的地方間苗,往沒有長出來的地方補苗。
自從棉花苗長出來之后,云初跟劉仁軌每隔幾天,就必須去棉花地里視察一番。
就目前的棉花長勢來看,鹽堿地里的棉花苗長勢,終究是沒辦法跟水澆地里的棉花苗媲美。
這本來就是一句廢話,但是,司農寺里的一個農學博士,卻告訴云初跟劉仁軌,鹽堿地里的棉花苗的根系,普遍要比水澆地里的棉花苗根系扎得深,也就是說,鹽堿地里的棉花苗的生命力似乎更加的旺盛。
聽起來是一個混賬的道理,可是,當這位農學博士當著云初跟劉仁軌的面,分別挖出幾株棉花苗做了對比之后,他們兩人也不得不承認人家說的是對的。
“種子發生了變異”
云初真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沒人能說得清楚,現在就擔心鹽堿地里的棉花是否能結出棉桃,如果能結出棉桃,明年就該把鹽堿地里的棉花種子,在水澆地里試驗一下。”
農學博士顯得非常興奮,如果能找出一種高產并且抗鹽堿的棉花種子,他這個從九品的農學博士,連升三級不算什么事情。
這又是啥”
云初指著鹽堿地里一些類似白菜的東西問這位農學博士。
這是江南的白菜,來到北方之后不怎么適應,卑職就試著和蕪菁雜交一下,看看能不能弄出一種適合北方種植的白菜。””既然是試驗,為何要種在鹽堿地里呢”
農學博士瞅著地里黃不拉幾的,稀稀疏疏的幾棵白菜道:“卑職想看看,把這東西栽種進鹽堿地里,會不會有棉花一樣的反應。說真的,這時間的作物,生長在環境惡劣的地方,就顯得越發的頑強。越是生長在肥沃土地里的作物,就越是安于現狀。”
云初搖搖頭,覺得這位農學博士可能弄錯了,他不能把人的思想強加給蔬菜。百度搜索74文學網,最快更的餐桌。
好多作物之所以在北方耐嚴寒,耐干旱,那是沒辦法,如果有辦法,它們也想生活在肥沃,水源充沛的好地方,這位農學博士,有雜交植物的想法,真的很不錯,但是,方法用錯了。
云初沒有說出要人家改變思路的話,這個時候,即便是錯了,這些錯誤,也是非常有價值的,甚至比成功本身還要重要一些。
所以,云初當場就給這位農學博士批下來一百貫的科研經費,不要求他立刻有甚么成果,只要求他把自己想做的事情繼續做下去。
因為,就在剛才,這位農學博士還提出要把杏子跟李子雜交一下,桃子跟梨子雜交一下。
反正,在云初一百貫的科研經費出去之后,這位農學博士發誓,要把人世間所有的植物統統雜交一下。
整個人看起來很是癲狂。
梅杏這東西云初吃過,蘋果梨也不是沒吃過,南瓜上結西瓜是基本操作,冬瓜藤上長西瓜對云初來說也不罕見,至于黃瓜藤蔓長了足足有幾十米長,且形成了工業化生產的場景云初也見過。
不就是一個桃子梨嗎,萬一出現了呢
于是,當別的農學博士也要求搞搞雜交,需要大量撥款的時候,云初也沒有厚此薄彼,一下午的時間,聽了六位農學博士的思路,也就在這一下午的時間里,撥出去了七百貫的科研經費。
面對云初瘋狂的撒錢行為,劉仁軌是看不慣的,他總覺得云初這是在胡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