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縣丞。”阿倍的聲音果然如同吳主簿說的一樣,很好聽,甚至還帶著一點點的磁性,沒有半點別扭的倭國腔調。
云初將視線落在阿倍的臉上道“你想從哪里學起,哪里看起呢”
阿倍見云初表現得并不是很熱情,就再次拱手道“倭國本就是一處未曾開化的土地,我此次前來大唐,就想從建筑的初始學起。”
云初聽阿倍這樣說,就把新任的楊戶曹喊過來,對他道“安排這位觀風使去曲江坊磚窯觀風,不要因為他是觀風使就對他有有特殊照顧。
現在狼狽一些沒有關系,回倭國的時候什么都沒有學會才丟人呢。
讓他把磚窯上的活計全部干一遍,為期三個月,等三個月期滿之后,再送去光福坊或者安業坊工地,學習如何建造房子。”
阿倍聽了云初的安排愣了一下,馬上道“回稟縣丞,倭國也有燒磚的作坊,這如何燒磚的本事就不用學了吧”
云初搖頭道“做學問,就要懷抱一顆謙虛謹慎的心,即便是你倭國有燒磚的作坊,你跟著再學一遍,我想一定會大有裨益,就這么定了。”
阿倍還想說話,就已經被很不耐煩的
楊戶曹給拉走了,縣丞都發話了,這人怎么這么多的廢話。
縣丞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磚窯上來了一個倭國人,那么,磚窯上的牛馬可以輪換著歇息一下了。
這并非是云初在刻意的為難倭國人,而是大唐人對待倭國人一貫的態度就這樣。
萬國來朝,是大唐維持自己榮耀的一種方式,朝貢,更是一種維系大唐霸權的一種體系。
但是呢,這并不意味著大唐能無微不至的照顧這些倭國人,就像大唐朝廷中的很多有識之士就說過,讓周邊的國度,部族,保持一定的愚昧,對大唐來說是有利的。
吐蕃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原本把日子過的跟野人一樣的部落,跟唐人打交道的時間長了之后,竟然學會了組建部落聯盟。
學會部落聯盟之后還不罷休,現在,竟然出現了一個很原始的王廷。
最讓唐人不能接受的是,這些人以前養羊,養牛,養馬,吃點野菜,打點獵物就能過活的野人,現在不但學會了種地,還學會了制造鎧甲,還利用大唐陪送的嫁妝里面的工匠,修建了宏偉的大昭寺。
現如今,更是以兵強馬壯的態度直面大唐。
大唐官員們對此后悔不迭,所以,在對待各國遣唐使的時候,也就沒有以前那么熱心了,畢竟,如今的大唐,已經不是那么稀罕萬國來朝這個大場面了。
萬國使臣跪拜的場面,李治已經見過很多次,早就在這種場合上找不到自己君臨天下的美好感覺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