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儉沒有追打那些毆打了他的百姓,即便是臉上還有一道荊條抽過的痕跡,他還是跪坐在原地,身邊倒著一頭死去的驢子。
跑遠的人發現沒有人追趕,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那些人竟然又回來了。看到這一幕云初就對狄仁杰道“裴行儉成功了。”
狄仁杰道“裴行儉舍得下本錢,成功是必然。”
溫柔也嘖嘖贊嘆道“這個人終于學會了處變不驚,也不再急功近利了。”
果然,那些人靠近裴行儉之后,并沒有繼續毆打裴行儉,其中還有很多人朝裴行儉拱手致歉。
裴行儉抬起那張滑稽的臉,沖著這些人笑道“再相信我一次如果還不成,下一次你們可以用刀。”
這一句話說出來,已經沒有人懷疑裴行儉此次負荊請罪的真誠了,就連云初都在想,自己是不是對裴行儉的要求太高了。
負荊請罪最重要的環節是相互原諒,而不是真的拿荊條抽打。
一旦人家拿荊條抽打了,就說明不原諒,現在,裴行儉在挨了打之后,還能獲得百姓們的原諒,殊為難得。
自古以來,大唐百姓都是非常容易滿足的一個群體,哪怕你真的傷害了我,只要你誠心改正,百姓們還是非常愿意再給你一次機會,或者兩次機會,三次機會。
但是呢,官府卻不會輕易地原諒一個百姓,只要他犯錯了,就一定會追究,以維護法度的森嚴。
因此,從那個角度來看,百姓遠比官府來的兇惡。
看到一些百姓開始詢問裴行儉身下的傷勢來由的時候,裴宏淑也就知曉,那些人原諒了他,并且接受他了,也同時為他掃清擔任長安縣令路上的最后一絲阻礙。
裴宏淑提著一罐子從對面來到云初那邊,笑呵呵的道“你成全了我。”
云初搖頭道“我啥都沒有干。”
裴宏淑笑道“老夫若是沒有眼觀八路的本事,早就戰死一百回了。”
沒辦法,面對那位老英雄,該有的禮數不能缺的,云初,狄仁杰,溫柔都下來見禮。
裴宏淑很自然的坐在了主位上,拍著手上的一壇子殺毒藥對云初道“在西域饑寒的時候,有一罐子那東西,是能救好多人一命的。”
云初微微一笑,打開酒壇子給在座的人都倒下一碗,自己端起一碗酒對裴行儉道“恭賀將軍百戰功成。”
裴宏淑端著酒碗道“你現在不與軍中老將不來往,是何緣故”
云初笑道“自然是自慚形愧之故。”
“鐵了心要走文官的路數了”
云初笑道“武人過于好戰,而大唐子民卻想過安穩一些的日子。”
裴宏淑嘆口氣道“自古以來,武人就沒有不好戰的,不好戰的武人他一個都找不出來。
不論是白起,廉頗,李牧,王翦,還是漢時的衛青,李廣,霍去病,亦或是本朝的李靖,李績,那些人對于戰爭的態度永遠都是能免則免。
好戰的從來就只有君王跟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