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想要休息,除過云初跟裴行儉之外,沒人愿意讓他休息。
所以,裴行儉,云初兩人開始戰斗了。
或許是受到了王孝杰的鼓動,這一次跑出來為自己揚名的二三子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原本只有外十二衛,跟長安,萬年,以及宮衛這十五支隊伍。
也不知是為了什么原因,就連內四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也有人參與了這場戰斗。
這下好了。
十六衛加上長安,萬年,以及宮衛總共有十九個二三子,薛仁貴一個人就廢掉了三個,加上云初,裴行儉,薛仁責,外邊還有十三個。
人一多,難免就會出現混戰的狀況,盡管,云初,裴行儉很愿意給薛仁貴兩炷香的休息時間,但是,被人不允許。
云初,裴行儉雖然說總是護著薛仁貴,但是,總有人向云初跟裴行儉發起進攻,將他們勾引到其它地方,而剩余的人總喜歡向薛仁貴發起進攻。
場面頓時就亂了,云初不止一次的朝臺子上看,希望上面看熱鬧的大老跟皇帝能夠制止這樣的混戰。
結果,他發現,這些人,包括皇帝,全部都都端著滾燙的酒,站在臺子邊上,看他們這群人群群毆。
貞觀元年,太宗皇帝將天下劃分為十道。
分別為關內道、河東道、河南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
每道各下設數十州,州下轄縣。
又在各州分設軍府,共置軍府六百三十四個,在編府兵兵額共六十萬名。
這就是大唐最基礎的軍事力量。
十二衛,其實就是大唐的十二支野戰兵團。
還是因為番上任務,十二衛中,由大唐各地折沖府組成。
離京城五百里遠的軍府,每隔五個月派出一支府兵赴京城宿衛。
離京城一千里遠的軍府,每隔七個月派出一支府兵赴京城。
離京城一千五百里遠,每隔八個月派一支府兵。
離京城兩千里遠,每隔十個月派出一支府兵。
離京城二千里以上的,不論距離,每隔一年派一支府兵赴京城宿衛。
以保持每一個衛擁有一萬兩千人的常規兵力。
所以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眾人發現,皇帝,與諸位大老再這樣嚴寒的天氣里,依舊看這些人斗毆看的如此投入,一些原本沒有爭奪旗子之心的人,也漸漸開始動心了,并積極參與戰斗。
不長時間,云初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人只愿意在靠近臺子跟前的地方作戰。
所以,云初,裴行儉很快就被這群人給擠壓到了兩邊,邊緣的地方。
只有薛仁責手持王孝杰丟下的鐵棍,左突右殺戰斗的不亦樂乎。
又過了片刻,百無聊賴的云初就重新回到了溫暖的磚窯上,站在這被冰封的大地上,不一會,腳底板都能結冰,所以,云初還是認自己還是留在這里比較舒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