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高文帶著糧食,破舊的衣衫來了。
他還是一身高句麗官員的打扮,來了之后,也不多說話,看到餓壞的人就給一些吃的,看到快要凍死的人就生一堆火,把破衣服穿在他身上。
慢慢的那些孤魂一樣游蕩的高句麗人就如同羊群遇見了頭羊一樣,跟在他的身后。
高文在烏骨城,泊溝城一帶轉悠了十七天,發現野外再也沒有流民的時候,就把他們帶回了大行城。
此時的大行城里有很多空出來的房子,而這些空出來的房子大多是豪宅。
豪宅原來的主人都是一群卑鄙的人,他們在大行城陷落之后,就第一時間懇求被迫當了唐人官員的高文大人把他們送走。
他們帶著嬌妻美妾,帶著萬貫家財全跑了,只留下他們這群沒錢的人還在大行城被唐人壓榨,欺負。
高文大人準備讓這些災民住進那些漂亮的房子里,這是不成的
沒有錯,當高文苦心孤詣的收攏流民,要把他們安置進那些豪宅的時候,遭遇了大行城原住民的阻攔。
按照他們樸素的心態來看,那些有錢人全跑了,留下來的房子就該是屬于他們的,至于那些流民,隨便搭建幾個窩棚就可以了,沒必要住進好房子里。
在溫柔若有而無的推波助瀾下,在高文進退兩難,優柔寡斷下,流民與原住民的矛盾愈演愈烈。
直到發生了一場大型斗毆,死傷了百十人之后,唐人軍隊出現了,他們用棍棒制止了這一場斗毆,就在所有人以為唐人要開始殺人的時候。
那個年輕的唐人長史卻把斗毆兩方的主要人物找出來,一頓棍棒下去之后,要他們在唐人給出的范圍內繼續商量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出來。
其一,流民一定要有房子住。
其二,原住民的利益要考慮到,并體現出來。
在流民跟原住民首領們拖著血淋淋的屁股依舊互不相讓的時候,高文站出來了。
他準許原住民們住進以前那些富人的宅邸,只是把一戶大宅分割成了若干小宅子。
那些搬進大宅的原住民的房子,必須讓給那些流民們居住。
在得不到統一意見的基礎上,高文的一錘定音,毫無疑問成了解決問題的唯一可行的辦法。
于是,一座原本只有兩萬叁千人的大行城,在短時間內成了一座人口足足有五萬的遼東大城。
有了居住的地方,接下來,就要解決這些人的吃飯問題。
就連高文都沒有想到,那個年輕的定遠將軍居然在大行城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以工代賑的官府行為。
只要城內那些沒有飯吃的人,愿意去港口修建港口設施,建設倉儲等工作,唐人就糧食給他們,雖然不多,吃飽一個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城內的那些原住民們則因為唐人給了他們很多軍品訂單,也忙的不可開交,沒辦法之下,他們也慢慢的開始雇傭那些流民給他們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