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成為閉環狀態,那么,就一定要挖一個足夠深的洼地把水暫時儲存起來,讓時間跟增加的人口慢慢的將這些水消耗光。”
這是云初學過的政治經濟學的道理,溫柔想要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好在這個家伙很聰明,只要在大行城再待一段時間,就能從這一段話,再聯系大行城的實際運作,繼而弄出一套屬于溫柔本人的,奇怪道理出來。
平壤城下,李績的三十八萬大軍號稱五十萬,加上金庾信的二十萬大軍,已經把平壤城圍的水泄不通。
高藏王已經派來了兩路使者,表達了自己愿意投降的意愿,還說,都是淵蓋蘇文這個奸臣,不允許他投降,要他為高句麗國殉葬如今,城里到處都是淵蓋蘇文的奸細,他沒有辦法。
只要大唐軍隊開始攻城,他就準備帶著高句麗王族造反,誅除奸佞淵蓋蘇文。
薛仁貴在看到這封秘密詔書之后,覺得非常的難以理解,淵蓋蘇文這個梟雄準備為保護高句麗國祚赴死,身為國王的高藏,卻已經投降了。
自認為是一個武士的薛仁貴認為不該這樣
本章未完
第八十一章在暴雨中呼吸
幾次去找李績,希望能夠充當先鋒,爭取一下率先登上平壤城頭的榮耀,卻一次次的被李績給拒絕了。
反而將他派去與新羅大軍的交界處,一遍又一遍的警告他,他的軍務不是進攻平壤,而是看守住金庾信的大軍,同樣的,在金庾信大軍與唐軍交界的另一邊,領軍將領是裴行儉。
最讓薛仁貴不能理解的是,被排在中暑,負責第一波攻城的人是郭待封。
由此可以看的出來,英國公對于新羅人的敵意,要遠超過對高句麗的敵意。
沒人知道英公李績會在什么時候發動對平壤的最后一擊,就像天空總是陰著,卻總是不下雨。
城里的高句麗人在拼死掙扎,會不時地派出一隊隊的高句麗騎兵向大唐,或者新羅軍寨發起突襲。
白天,晚上都有。
面對襲擾,唐軍只是打退他們的進攻,并沒有立即組織進攻,相反,大軍以一種悠閑地姿態緩緩地向平壤城逼進。
原本高句麗人放在城外的守軍,也不得不慢慢的進入平壤城。
敵人已經絕望了,高句麗被滅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現實了,薛仁貴不知道英公還在等什么。
他不知道,遠在大行城的云初卻是知曉的。
第八十一章在暴雨中呼吸aatbaa最新網址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