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第九十一章唐人的大拯災
能治理好百濟人的只能是百濟人。
強勢的唐人沒有可能變成百濟人只能期待百濟人向上走變成唐人。
生活環境會讓一個人的思想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李成松就是被這么改變過來的。當現實生活摧毀掉他所有的驕傲之后,個人榮辱其實就不算什么事情了。
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自然也不害怕當什么百奸。
有了第一個,云初就能從百濟人中間找出一百個,一千個愿意給唐人辦事的人。
不到絕境,類似李成松這類讀大唐圣賢書長大的人,不會放棄自己的理想更追求的。
更殘酷的現實生活相比,李成松這類人因為讀書識字,目光可能看的更遠一些,也更加能夠發現事情的弊病在什么地方。
所以,當他們發現不論是唐人,各路造反者,祈活軍還是扶余王子都不能將百濟從地獄中帶出來的時候他絕望了。
天涯海閣是百濟人學習大唐學問的一個基地,也算是百濟人的教育中樞。并非杜撰
這里出來的學子基本上都會成為百濟的地方官員,如果身份足夠,還會進入百濟權力中樞。
大唐軍隊進入熊津城的時候對于天涯海閣里的人保持了一定的尊重。
因為百濟的教育完全復制了大唐的教育,因此,這種天然跟大唐親近的團體,自然不能損傷它。
蘇定方曾經拜訪過天涯海閣里面的教授,人家聲稱蘇定方是率獸食人的禽獸,不愿意搭理他,如果他非要讓這些教授,博士們出山幫助唐人的話,就拿他們的尸體去代替唐人管理百濟人。
那個時候,他們家中的食物不缺還被仆人奴隸們伺候的很好,自然不愿意敗壞自己在百濟的名聲。
現在,糧食吃完了,仆人奴隸跑光了,云初覺得這些人的想法可能會有所改變。
今天之所以來市場就是專門來看李成松賣孩子的。
蘇定方被人家羞辱之后,雖然沒有為難他們卻也不愿意幫助他們任由他們這群人在艱難的環境中苦苦掙扎,而李成松恰恰是天涯海閣這座森林中,經濟環境最脆弱的一棵樹。
根據監視天涯海閣的人的票報,李成松終于扛不住了,在向自己的同窗們借貸無門的情況下,終于要賣孩子。
云初覺得時候應該到了,所以特意帶了老大一群人來看李成松賣孩子再把已經陷入絕境的李成松從地獄里面拉出來。
一切都是無意中發現的。
一切都是在無意中發生的。
鑒于此云初就給了李成松更大的權力執掌百濟人的生殺大權
一百口巨大的鐵鍋架在野戰爐灶上,暗紅色的火苗舔舐著漆黑的鍋底,鐵鍋里煮著不知名的粥。
每一口粥鍋前邊都排滿了人鐵鍋里面的粥還沒有熟透,每口鍋的前邊就排滿了人放眼望去,隊伍的長度超過了三里地。
百濟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南北不過四百七十里東西最寬處不過兩百里。
在這么狹小的土地上,還有超過二十萬高句麗,百濟新羅,倭國精壯男子在周留城戰斗等這一場仗打完之后,應該剩不下幾個人。
云初決心善待剩余的十余萬百濟婦孺因為這個國家將來只剩這點人了。
所以,當半島其余地方戰火紛紛的時候,云初正在以拯災的名義將收繳來的百濟糧食煮給百濟百姓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