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十余年人生里,難免覺得這一年充滿了別離的痛苦,但他們就是彼此的安慰。
李世民十八歲,跟隨父親去了太原,十六歲的長孫氏跟著他一起去。
在李世民決定進行命運的賭博的時候,長孫就在李世民身邊,并且堅定地支持自己的丈夫進行命運轉換。
李世民十九歲,成為了秦王,短短一年,他不但要變成大人,還要做人上人。
這種快速成長的經歷,世間少有,必然會出作出很多錯誤的事情,心情也會格外的迷茫,可是有一個人可以理解李世民,那就是長孫氏。
因為她和李世民一樣,一個十七歲的小姑娘,從唐國公二公子的夫人,變成了秦國夫人,趙國夫人,到秦王妃。
從管理一個家到管理一個府,再到皇室家眷,而她一點也沒落在李世民后面和他一起成長。
李世民二十歲時,十八歲的長孫氏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他們一起第一次成為父母。
李世民二十二歲,就被封為了天策上將,功高蓋主,長孫氏也不過二十歲,她不但是孩子的母親,管理整個秦王府,她還幫丈夫周旋整個后宮,成為李世民與父親李淵之間關系的瀾滑劑。
李世民二十七歲,悍然發動玄武門之變。
她二十五歲,娘家能用的人全部出動,她自己也站在李世民身邊,做他最可靠的后盾。
當尉遲恭連進三步逼皇帝退位的時候,長孫氏以一介女子之軀在第一時間披甲入宮,血洗大唐皇帝的后宮,斬殺所有對新皇不利的人,斬斷后宮與外界的聯系,讓李世民沒了后顧之憂。
李世民登基為帝,開始理政,長孫氏后宮主政,徹底放權,再也沒有過問過朝堂之事。
還以妻子特有的溫柔在李世民生氣的時候,安慰他,在他失控的時候,穩住他。
只要長孫氏在,李世民一定會好好的,就是那個善于納諫,謙虛謹慎,同時又勇猛無敵的唐太宗。
長孫的早死,可能是大唐在那個時期最慘痛的損失,這樣的她離開了,臨別前種種,還是想的是這個國家。
長孫氏與李世民一樣,她志在千里,胸襟萬里。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風塵,李世民得到了。
鐘子期能聽懂俞伯牙的琴,他死了,伯牙絕弦,長孫逝去之后,李世民對于情愛之心也死了,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無情的帝王。
長孫氏和李世民,是琴瑟和鳴,不僅僅是他的妻子,是他的伙伴,他的戰友,他的愛人,他的親人,他的知己。
所以,在長孫氏去世之后,李世民給她冠以一個女人能得到的最大最優評價文德皇后
李治之所以堅持要廢掉王皇后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王皇后在死去的竇皇后。
長孫皇后面前,連一只草雞都算不上。
這才是李治堅持要廢黜掉王皇后的主要原因,更是李治為何不顧倫常,不顧滿朝反對之聲,寧可得罪自己的顧命大臣舅舅也要迎娶武媚的原因所在。
他希望自己的愛情也能像祖父,父親一樣成功,他也希望自己的皇后就像祖父,父親的皇后一樣,可以給他最大限度的幫助。
當然他更加希望自己的皇后跟自己是真正的一體,不論是在哪一個層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