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史官跟歷史的游牧民族其實很可憐。
因為談不到識字,所以,他們的祖宗的榮光,苦難都只能口傳心授。
口傳心授這個事情說起來真的有生活感,可是呢,口傳心授的前提是人必須活著。
就方正這種貨色都能輕易地在西域弄死好幾千人,那些麾下帶著一大群虎狼之兵的將軍們天知道弄死了多少人,反正侯君集破高昌國以后,八千多降卒,一夜之后就永遠的消失在人世間了。
當然,侯君集殺降卒的事情是被大唐史官記錄下來的,主要是因為這個家伙造反被太宗皇帝給殺了,為了證明侯君集這個家伙除過造反這一個罪過之外,還有被殺的理由,史官才會把他一夜間殺了近萬降卒的事情給記錄在案了。
如果,侯君集這個人沒造反,而是老老實實的跟尉遲恭一樣老死,你看他坑殺降卒的事情會不會出現在史書上,很有可能會被史官如椽大筆一筆帶過。
史書上只會記錄貞觀十四年秋,侯君集滅高昌。
大唐府兵沒有軍餉
大唐府兵沒有軍餉
大唐府兵沒有軍餉
府兵出征之時,需要自備甲胄,兵刃,馬匹,還要從家里攜帶抵達集合點的軍糧。
然后帶著自己的命跟著將軍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作戰,命好的傷痕累累的回來,命不好的成為青海頭的累累白骨,你指望他們此次出戰僅僅是為了保家衛國
別人帶兵不知道會不會有這么崇高的意向,云初不敢,他帶領著府兵出門作戰,部下們戰死這不由他,上了戰場不可能只有你殺人家,人家不殺你的事情。
但是,回家的時候。
云初一定要把跟隨他一起出兵的府兵兄弟們的口袋塞得滿滿的,戰死的將士獲得的收益也絕對超過他活著給家里創造的收益。
也就是這樣,只要云初招呼一聲,愿意跟他一起出門打仗的府兵就多的數不勝數。
家人送別的時候也沒有哭哭啼啼的事情,而是滿懷著收獲的希望送別的。
有云初這樣的悍勇無敵的長勝將軍帶頭,身后跟著三千心甘情愿把命交給他的強悍府兵。
只要能賺到足夠多的錢財,這三千府兵就敢跟著他從地球的這一頭殺一個大圈子,再從另一頭回家。
這就是關中府兵在初期天下無敵的原因。
愛民如子這四個字在關中,在國內適用,離開了玉門關大概也適用吧至少,云初就是這樣執行的。
胡人們很可憐的,想要弄清楚自家祖宗的歷史,先要學會說漢話,學會認漢字,然后再從漢人的史書中摳字眼尋找祖先的痕跡。
云初決定把自己在西域的行為全部弄成正面的,就算不是正面的,也要按照正確的說,比如愛民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