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火力不足時代的恐懼求推薦求收藏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皇帝走了,長安城似乎一下子就變得安靜了下來,就連昔日聽起來莊嚴肅穆的晚鐘,現如今聽起來聲音發飄,且軟綿綿的毫無厚重之感。
寶輪金地壓人寰,獨坐蒼冥啟玉關。
北嶺風煙開魏闕,南軒氣象鎮商山。
霸陵車馬垂楊里,京國城池落照間。
暫放塵心游物外,六街鐘鼓又催還。
這是大唐還沒有出生的著名詩人許玫的一首提雁塔,這首詩算不得頂級,但是,卻把大唐長安的風韻寫到了骨子里,浩然,磅礴,又帶著少許看破塵世的滄桑與慵懶。
皇帝走了,這首詩里的帝王氣就消失了,如果許玫來到這時代,再上大雁塔的時候,一定作不出這樣的詩來。
因為,整個長安如今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拆城墻的人在拆城墻,挖水道的人在挖水道,燒磚的燒磚,采石頭的采石頭,伐木的在伐木。
現如今,為將來的大建設備料才是第一位的,而修建水道,是為了方便運輸這些材料,等宮室,民居,商業區這些東西修建完畢之后,這些被挖出來的水道,正好用大量的建筑垃圾填平。
大唐從來不缺少手段高明的工匠大師,這些安排并非出自云初之手,而是出自將作監的高手將作之手。
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將作,完全是因為云初徹底的得罪了工部的結果。
工部希望云初在此次大建設中使用工部的在籍工匠,云初也非常的喜歡用工部的在籍工匠,畢竟,這些人在修建城池,宮殿群方面有著更高的水平。
可惜,大唐工部尚書段侖不等云初詢問該給工部多少錢糧才能使用工部在籍工匠,段侖卻搶先給了云初一個數字二十七萬貫。
這二十七萬貫并非是動用工匠們的總費用,而僅僅是開工之前繳納給工部的分潤錢。
在看到這個數字之后,云初果斷的去尋找了大唐將作大匠閻立本。
見了面什么話都沒有說,云初就把工部尚書段侖手寫的二十七萬貫的文書拿給閻立本看。
閻立本看過之后,把后面的十七兩個字劃掉了。
然后,將作的工匠們就及時的出現在了云初指定的工地上。
知曉此事之后,工部尚書段侖跳著腳咒罵閻立本,卻拿這位從三品的將作大匠毫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