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一個非常討厭犯罪的人。
這些年來,被他這個大理寺丞捉拿,砍頭的罪犯不計其數。
因此上,狄仁杰是一個能分清什么是犯罪,什么是替天行道的人。
因為學的就是律法,考進士的時候考的也是律法,因此上,他知道大唐的律法是不完善的,是沒有辦法編織出一張疏而不漏的天網的。
每當他遇到律法無法解決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把自己幻想成一個漁夫,拿著織網的梭子在不斷地編織法網。
在擁擠的人群中丟火藥,引發騷亂,以至于人們在慌亂下踩踏死了無數百姓,這樣的罪犯難道不需要懲罰嗎就因為皇帝一聲不追究,就讓那些被踩踏而死的百姓死不瞑目嗎
這明顯是不成的。
也是大唐律法的疏漏之處,狄仁杰以為,犯罪就是犯罪,不能因為某一個人一句話就一筆勾銷。
既然皇帝不作為,狄仁杰就認為自己身為大唐最忠瑾的臣子就必須為皇帝的行為做到拾遺補缺。
畢竟,狄仁杰一向認為,他效忠的對象是大唐,而不是那個叫做李治的人。
大唐的表象是這萬里錦繡河山,內里則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所以,皇帝其實代表不了啥。
那些制造了騷亂,害死了百姓的人藏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陵墓里,偏偏這些人購買的糧食,酒肉卻是晉昌坊商號的東西。
于是,狄仁杰就在糧食里面藏了一千斤火藥一并送去,做好了延遲引信,送糧食的人就離開了。
狄仁杰親眼看著拓跋宏的那座殘破的陵墓陷入地下,親眼看著濃煙直上云霄。
親自帶著人檢查了爆炸現場,殺死了幾個僥幸活下來的惡賊之后,才快速離開的。
根據他的學識,在這種規模的爆炸之下,那些惡賊活下來的可能幾乎沒有。
這些惡賊不過是人家手里的一把刀子,刀子既然已經銷毀了,接下來,就該殺掉握刀子的人。
等他在城門將要關閉的前一刻進入洛陽城的時候,正好是十二個甲士襲擊洛州刺史府,得手之后逃遁無蹤的時候。
沒有比現在更好地突襲時機了,當那些制造騷亂的人在得知刺史府被襲擊的消息的時候,難免是要聚在一起商議一下對策的。
這也就給了狄仁杰聚而殲之的機會。
只是,這些人實在是太謹慎了,以至于狄仁杰弄出來了八次爆炸,才算是把事情處理完。
洛陽城是云初,溫柔,狄仁杰三人最早布置力量的城市,他們幾乎把自己手頭能動用的活動力量的四成用在了洛陽城。
因此上,此地的資源,力量非常的強大。
崔敏死在了自家大堂上,連帶著大堂以及家卷一起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