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初帶著全家,帶著他收納的五千窩囊兵,以及玄奘等一大群和尚啟程回長安了。
白馬寺的道正和尚被皇帝欽定為覺妙清正藏密大和尚,成為繼智藏、慧因、吉藏、保恭、明贍、法侃、海藏,玄奘八位大德高僧之后的第九位大德。
如果再把法王娜哈算上,就湊成了大唐的十大德。
只是娜哈年紀小,加上玄奘大師極力阻止,娜哈這才沒有成為十大德中的一位。
十位大德高僧,其實就是大唐王朝承認的管理各州府僧正,以及僧人的中央組織。
南方六個,北方三個。
說起來很是奇怪,大唐的高級僧侶一般都在南方求學,等到學成之后,就會來北方寺廟擔任主持。
所以說,白馬寺的主持道正大師在成為新的大德高僧之后,他就要離開白馬寺,去長安就任大興善寺的主持。
朝廷會遴選一位來自南方的大德高僧前來白馬寺擔任新的主持。
太子李弘極力向母親推薦娜哈就任白馬寺主持一職,被武媚呵斥了三遍,才滾出含元殿。
娜哈是佛國的女王,其實就是佛國的主持大師,這一點是早就定下來的,不論是皇帝,還是皇后,都不會輕易地改變這一點。
但是,娜哈不能常駐佛國,相反,她需要一直留在長安,跟著玄奘大師在大慈恩寺繼續修行。
云初對皇帝這樣的安排很滿意,這樣一來呢,娜哈就會住進家里,沒事干再去大慈恩寺晃一晃。
一個和尚,或者一個尼姑,混到娜哈的這個程度,只要不造反,基本上沒有了性命之憂。
雖然皇帝,皇后這樣安排佛門一定有他們的考量,不過,云初是不管的,這是玄奘,窺基他們的事情。
根據溫柔的揣測,皇帝,皇后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其實就是想挑起佛門南北對立,而且因為北方的僧侶比較彪悍,就刻意削弱了他們的話語權。
在大唐,每年發放的職業僧人才有的度牒是有數的,朝廷擬定一個總數之后,再把這些度牒分配到十大德僧人手中,再由十大德僧人分配到各個州府的僧正手中。
也就是說,朝廷允許南方的人可以多出家為僧,北方的人要少出家為僧。
這種事情對娜哈來說無所謂,因為她的佛國度牒一向是胡亂發的,想發多少就發多少朝廷恨不得整個西域的男子都成和尚,女子都成尼姑。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洛陽城發生了如此多的事情,在云初離開的時候,基本上看不到這些事情對洛陽的影響了,畢竟是一座巨城,有自己特殊的運轉方式。
狄仁杰拒絕了留在洛陽大理寺擔任職事郎中的機會,而是堅決要求回到長安,就任長安大理寺少卿。
人人都知道皇帝在那里,權力就在那里,洛陽的職事郎中的權柄要大于長安的大理寺少卿。
尤其是在皇帝,皇后離開長安之后,長安就真的只剩下長安,萬年兩縣了,至于其余的權柄都歸了雍州大都督府。
雍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就是紀王李慎,不過呢,他這個大都督屁用不頂
好在,大理寺卿在洛陽,長安的大理寺少卿就成了長安的最高司法官。
這才是狄仁杰這種人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