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之前,秦皇一統六國之后,收天下之兵鑄造金人十二,以為天下安。
殊不知在劉邦進咸陽之后,沒有找到那十二個金人,大索天下之后,才聽一個臨洮的牧羊人說,看到了十二個巨大的金人一路往西去了。
然后,劉邦就信了從此天下再無十二金人的消息
這種騙鬼的故事,云初想不通,那時候的人為什么會相信
就連項羽這樣的人也相信,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直到他忽然想起那時候的兵刃大多是青銅制成,還跟秦半兩是同一材質之后,他才有所醒悟。
項羽也是人,也是性情中人,只要劉邦的進貢足夠,要他說一兩句違心話也不是不成。
其實秦始皇這個手段其實挺好的,這一次,云初就打算把弄來的銅錢統統都給融化了,再鑄造成十二頭數萬斤重的神牛就放在朱雀大街兩側,讓全長安的人都知曉,長安的富庶是摸得著看得見的。
有了這十二頭神牛,全天下人都會知曉一件事長安城真的很有錢,這東西很可能會成為鎮壓大唐國運的一個神器。
皇帝只要不到窮途末路的時候,應該不會動用這些神牛,一旦動用了,就說明皇帝的江山已經難以為繼了。
這一套說辭,就是云初給長安城的十二神牛匹配的,就像秦朝的金人一般,從臨洮走了,秦朝就滅亡了。
如何讓這個說辭深入人心,云初以為長安城的百姓們應該會信,畢竟,他們的金人已經走失過一次了。
如果再自丟一次,就不關云初什么事情了,沒有人能把保姆做到這種程度。
大唐社會不是沒有銅,而是就目前的社會發展來看,用不到這么多的銅。
大唐的銅是超發的。
自從銅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錢之后,從春秋蟻鼻錢到現在開元通寶,銅作為貨幣整整發行了一千四百多年,也就是說人們尋找銅礦冶煉銅的行為也整整進行了一千四百多年。
一則銅是一種不容易損耗的金屬,二來,因為這東西是錢,人們就比較珍惜,所以啊,一千四百多年下來,大唐的貨幣其實一直是超發的。
尤其是到了人們生活中使用的金屬,從銅變成鐵之后,銅的存量一直是大于社會生產力需求的。
操縱銅錢,就能收割百姓,這種事情人們早就發現了,秦始皇鑄造金人的手段,其中未必沒有提高秦半兩幣值的考慮在里面。
劉邦是造反派,只要是秦國堅持的,他必定是反對的,另外,以他流氓亭長以及身邊那一群低級官員組成的幕僚團,未必能理解始皇帝的一片苦心。
云初很期望那些世家豪門將洛陽作為放水地,這樣他身在長安只需要筑壩堵漏就可以了。
可惜,人家看中的是長安,畢竟,此時正是皇帝離開之后,又富庶,又虛弱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宰殺長安這頭肥豬還等待何時呢。
十年以來,云初趁著皇帝收拾皇族的關系在隴右河西給長安打造了一個穩定的糧食來源。
十年以來,云初借助棉花在關中推廣的機會,給長安打造了一個以棉布業為龍頭,精致絲綢業,低端麻布為補充的紡織業。
再以太子李弘從長孫氏接管的鐵,大行城的海鹽,在經濟上形成了一個比較規范的閉合圈子。
因此上,豪門世家最擅長的在糧食上做手腳的方式對長安來說效果不大。
對隴右來說,長安太近,豪門世家們太遠了。
這就是云初為什么確定這些世家豪門們只能拿長安房地產作法的原因。
至于說圖謀長安城外的土地,那就是一個大笑話了,歷代大唐皇帝早就把長安城外的土地給分封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