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吐蕃,但是呢,人家吐蕃現在寧可跟吐蕃贊普的外婆家泥婆羅國打的難分難解,也不愿意下高原尋找大唐的麻煩。
也就是因為有氣疫這個奇怪的東西,大唐兵馬在高原會變弱,才讓吐蕃這個族群得以保全。
這個時候的大唐對于開疆拓土已經沒有了任何熱情,主要是大唐的國土從東跑到西需要馬跑半年,從南跑到北騎馬乘船也要一年才成,再多的話,有跟沒有一個樣子。
可是呢,就算他們不支持,大唐的開疆拓土的腳步依舊沒有停止。
今天來一個人物,胡子拉碴,眼珠子冒兇光,一看模樣,不是山賊,就是巨寇,說他在北邊開疆拓土了五百里,官員們打開地圖,卻不知曉這塊五百里的地方在哪里。
暴怒的官員查一下這個家伙的戶籍,居然發現是一個有桉底的,拿住這個開疆拓土的蓋世功臣一頓板子下去,才知曉,這個混蛋居然帶著一群游俠,刀客在北邊滅掉了好幾個契丹人的小部落,把野人殺光了,還想跟朝廷再討要一點好處。
明天又來一個人物,全身黑乎乎的,還泛著油光,赤著腳站在地上,腳趾頭叉的很開,一張嘴就是一口濃重的閩南腔,這樣的家伙,絕對是海盜沒跑了。
招來會閩南話的通譯,才搞清楚這個家伙在距離大唐海岸線一千多里的地方弄來了一個很大的海島,還自己立碑勒石說是大唐的某某縣,他自己想當縣令,就冒著被朝廷砍頭的危險,也要為子孫們討封。
宰相們被這種事情弄得煩不勝煩,上官儀就上奏折,希望朝廷以后不要再理會這樣的人,朝廷官爵清貴無匹,不能隨意的浪費在這些人身上。
原本上官儀的奏疏上說的很明白,好處,壞處都論證了一番,最后,他的結論趨于廢棄,而不是慫恿這些人再接再厲。
他奏疏中最擔憂的不是普通人自費去邊疆開疆拓土,而是擔心武人們趁著這個便利行事,其中,還用徐敬業當例子,還說,朝廷對于徐敬業的管束近乎于無,是隱患,最后還有意無意的彈劾英公李績疏于管教,彈劾兼任青海道行軍總管薛仁貴養寇自重。
還暗戳戳的彈劾云初與徐敬業關系曖昧,收購大量來自吐谷渾的牛馬有資敵之嫌。
這份奏折一出現,誰都知曉這就是在開地圖炮,劃定一個圈圈,只要是跟這個圈圈有交集的人都該死。
于是,李治把上官儀的奏疏明發天下,希望大唐的官員們能積極參與討論,得出一個非常明確且有利于后世子孫的一個辦法。
云初覺得上官儀這個家伙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普天下之人都知曉他與徐敬業是敵人,還曾經差一點就親手殺了徐敬業,為了這件事,英公李績對他極度的看不順眼,怎么就成資敵了
再說了,如今的吐谷渾人窮的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牧民們在風雪中依靠幾只瘦羊努力掙命呢,那里還有什么馬匹,肥牛
馬匹早就成了長安貴人們的坐騎,或者在賽馬場為大唐巨賈們掙錢呢,至于肥牛,吐谷渾的肥牛,早就被長安人涮火鍋,或者煮成大塊的鹵牛肉給吃了,長安人現在吃的肥牛有六成是來自于臨州,其余四成來自于陰山牧場。
上官儀地圖炮一般的攻擊,因為沒有重點,所以攻擊力不強,這是上官儀這個宰相在神都洛陽,被皇帝,皇后折騰的欲仙欲死,想要拉長安當墊背的,希望能把皇帝,皇后的目光從神都引向長安,繼而讓他可以喘口氣,茍延殘喘一下。
“以前大唐想要開疆拓土,就需要府兵們嚼著草根拿命去換。
現在好了,人家弄下來的地塊,主動拿來向皇帝討封,朝廷出的無非就是一套官服,一枚印信,再給這個家伙的老娘,老婆,給一個五六品的縣君一類的稱呼,孩子給一個誠信郎一類連狗都不聞的賞賜,就能將那么大的一塊地納入版圖,這種好事情也需要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