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小方山失火,皇甫嵩大叫一聲不好,那是他們的糧倉!他趕緊收攏潰散的軍馬前去撲火,當他抵達時,糧倉的糧草已盡被黃巾搬到廣宗城中去了。
廣宗本就缺糧,如今得了皇甫嵩的糧草一時間人心振奮,他們也紛紛跪在地上大呼陶烈為他們的天公將軍!
安撫了士兵,陶烈令人趕緊修補城墻,另外又將城外官兵的兵器鎧甲扒了下來以當軍用,為了防止瘟疫,陶烈又讓人將死尸丟到十余里外的河中,那尸首阻斷了大河,鮮血染紅了大地。
當管亥等人領兵回城,陶烈令毛玠清點損傷,至下午時,毛玠報此戰損傷士兵五千余人,而官兵損傷兩千余眾。
看到這個數據,陶烈尷尬了,尼瑪,這到底勝仗還是敗仗?別人攻城自己守,別人敗退自己追,怎么自己的傷亡反而比他們還要多。
這怪不得張角會失敗,不操練士兵,跟人家比人數,焉有不敗之理?
得了這個教訓后,陶烈便令李乾等人操練起兵馬起來,如今廣宗有黃巾十五萬之眾,去了老弱婦孺以及殘疾不能參戰的還剩八萬之眾。這些人,陶烈又讓繼續精簡,在原有基礎之上,再去掉那些體弱的人,經過一晚上的篩選,陶烈終于選出了三萬余人。
這三萬余人也多是餓的面黃肌瘦,不過,他們身高力氣什么的勉強算的上有士兵的樣子,挑選出來士兵后,陶烈覺得喊他們黃巾軍有些反叛之意,再加上自己將來要去彭城做官,彭城屬于徐州,于是便給他們起名為徐州軍。
徐州軍馬初成,因這些兵馬體弱吃不飽,因此并不強壯,再加糧草不足,為了節省體力,陶烈不得不從中又挑選出來一萬人馬組建彭城軍,軍隊組建之起,為了能讓他們有力氣打仗,陶烈令毛玠專門撥糧予之食。
在兵器裝備上,所有的彭城軍著鎧甲,帶兵器,參與操練,其他士兵保存力氣不操練,陶烈只讓他們活著即可。
有了糧草,再加上加固了廣宗城,陶烈就不再怕皇甫嵩再來攻城,話說皇甫嵩在廣宗城下吃了苦頭后,加上他糧草被搶走一半,又被燒去一半,士氣低落,皇甫嵩知道若不能攻下廣宗,不僅會被圣上的斥責,說不定還會被拿去問罪,所以他只能破釜沉舟死戰廣宗。
第二日,皇甫嵩又發動了對廣宗的戰斗,戰斗打響,彭城軍集結起來,然陶烈卻未調他們上城墻,反而讓他們繼續在城中操練,陶烈調集徐州兵與民壯上城守墻,并允諾他們,但凡能擊退皇甫嵩大軍并且活下來,就會送予糧食。
若戰死,他們的口糧就會分到他們的家人那里,這樣即便他們死了,他們的孩童卻能活,這樣依然會為他們傳宗接代。
戰斗打響,一方守城,一方攻打,陶烈搬來了所有的弓箭與石塊,并且還在城上架起了盾牌來抵擋對面的弓弩,這樣戰斗整整持續了一上午,官兵數次打上城頭,但是都被不要命的民壯殺了下去。
戰斗持續到中午,士兵腹中饑餓,進攻暫緩了起來,而此刻陶烈令人將城上的死尸全部搬運下來,然后又換上一批新的民壯上場,城樓之下,陶烈不想他們做餓死鬼,于是便撥一部分糧食做成了麥粥,用麥粥分發給每一位上城墻的民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