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烈說完佞臣,皇甫嵩望了望身邊的文士,那文士說道:“若能救將軍,能救大漢江山與百姓,我自當赴死也!”
文士說完,他拔劍自刎于堂內,陶烈讓人將他尸首拖出去掩埋不說,既斬文士,一切罪名盡皆推到文士身上,于是陶烈起而拜皇甫嵩道:“皇甫將軍,實非我貪戀這點軍功,是我不忍百姓被殺,他們皆我大漢兒郎,只因十常侍把弄朝政,邊疆戰事不斷,關內連天災難,百姓賦稅不減,實為無活路而不得已造反,今他們已經降,故何再害他們?”
陶烈說完,皇甫嵩問道:“彭國相不是閹宦的人?”
“若將軍能容,怎肯聽閹人的話?!”
陶烈說完,皇甫嵩動容,他本就不想刁難陶烈,只怕他依附于閹宦,而他剛勸圣上開黨禁,用世家,如今黨禁剛開,黨人剛得重用,若此時閹宦再有外臣相助,恐黨人又得遭殃,所以他才有此舉。
“彭丞相請起!恕我多有得罪!”
陶烈起身,他吩咐左右道:“來人呢,將中郎將隨從請來相見!”
不一會,十幾名將領被押到了府衙內,陶烈親解其繩,一群將領既被抓,內心羞愧,因此一個個低著頭皆不言語,皇甫嵩見眾人安然無恙,他內心喜悅,果然這彭丞相不是他想的那般,于是皇甫嵩望著眾人說道:“諸位將軍,我等實誤會將軍也!將軍非為閹宦之人,他是心疼城中百姓而已!”
皇甫嵩說完,眾將哪敢說其他的?他們只能拜謝,而陶烈望著他們說道:“我知將軍無功無法回報圣上,又會被十常侍進讒言來害將軍,因此,我有一樁大功勞想送于將軍。”
陶烈說完,皇甫嵩閉口不言,他知道雖然他們已經被釋放,然他們終究兵馬已散,若太監添油加醋稟告給圣上,他難免要走盧植之路。
“彭國相能救將軍?”
一將朝著陶烈稽首問道,陶烈點頭道:“我已遣人前去曲陽傳信,到時候張寶自會帶兵來救,到那時我騙他入城,定可斬他首級!”
陶烈說完,皇甫嵩問道:“如此甚好,這皆彭丞相之功勞,我定會稟告圣上!”
“非也,此乃將軍功勞,明人不說暗話,我求將軍派兵圍我廣宗,待張寶至,將軍佯裝敗走,我騙張寶入城后,斬殺張寶,張寶人頭歸將軍,張寶部曲以及曲陽無辜百姓歸我,我將帶他們回彭城耕農,從此再不許他們再造反!”
陶烈是個心善的人,再說殺人太多,生兒子會沒**的,而且自己跟大漢百姓沒仇沒恨的,救他們一名,會給自己積德的呢。
陶烈說完,一群將軍望著陶烈,他們真不敢相信陶烈會如此的好心,但是事已至此,人在屋檐下,豈能不低頭?
所以,他們只能答應,于是陶烈派皇甫嵩一心腹之人前去收攏潰軍,不三日,敗走的五萬軍馬便收回三萬有余,三萬軍馬駐扎在廣宗城外,城內百姓驚愕,無數黃巾將領請求斬皇甫嵩,然后殺回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