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烈將宋潭扶了起來,他望著宋潭說道:“從今天開始你就負責在思善之地招撫流民耕種土地,我會向洛陽舉薦你為思善縣令,思善之地不要只盯著思善,周圍城父,章華皆是平原,況這里人口稀少沒有人會在這里買官做,你且在這里驅逐匪寇,百姓自然來依,另外,我教給你的種田方法能幫你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他日等汝南穩定之時,我自然會給你消息。”
辭別了宋潭,陶烈領兵朝著細陽而去,如今盤踞在汝南郡的黃巾軍有幾股勢力,其中盤踞在思善一代的是龔都所率領的黃巾軍,盤踞在細陽一帶的則是劉辟的軍馬。
劉辟領軍三萬人駐扎在細陽和汝陰兩地,陶烈領軍一萬余人趕至細陽時,聽聞陶烈的軍馬來了劉辟忙召集諸將前來商討作戰事宜。
細陽,城并不大,縣衙中,劉辟面南而坐,劉辟生的很是高大,銅鈴似的眼睛很是唬人,他左右坐了兩排將領,這是他的骨干將領。
人齊后,劉辟環顧左右說到:“今日將你們召來有要事相商,諸位也都聽說了龔都在城父敗亡的消息了吧。”
“聽聞是被殺天公將軍的無發賊所害。”
一名將領說完,劉辟點了點頭說到:“沒錯,那無發賊不日就要兵臨城下,諸位有何意見?”。
劉辟說完,一名文士搖著羽扇輕聲道:“敵人遠來疲憊,我軍以逸待勞,將軍只需五千兵馬就能殺的彭成軍潰不成軍。”
那文士說完,一名將領道:“不可,彭成軍勢不可擋,特別是他的主將陶烈,他戰廣宗,攻徐州,無往不利,如今之計,當以投降為上策,而且我聽完那皖侯也并非不辨事理之人,宋潭投降,他不僅不吞其軍馬還保舉宋潭為縣令,此等賢人我等何不投之?”
那將軍說完劉辟點頭說道:“我也曾聽皖侯之名,他愛戴百姓,百姓亦擁戴他,此次朝廷加稅,彭城百姓卻分文未收,百姓多為其歌功頌德,我思來想去,為賊實屬無奈之舉,如今所能重獲自由,倒不失為一條出路。”
劉辟說完,一名老將站起來說到:“宋潭投降因有人引薦,加之他曾在鄭玄門下聽講,所以皖侯肯招攬他,我等又不認得彭城中人,又不曾在鄭玄門下聽講,他如何肯接納我們?”
“這也是我擔憂的,我想投降又恐怕被他所擒殺,真不知如何是好。”
劉辟說完,一名將領回道:“敵人未至將軍就欲投降,豈不讓人瞧扁了我們?我雖不才,愿領五千斬陶烈于馬下!”
“董將軍說的對,先殺殺他的銳氣,不然豈不被他們看扁了?”
“不可,天公將軍尚且不敵,就連皇甫嵩都被他擒過,我們如何能敵?”
劉辟說完,眾將議論紛紛,他們在汝南一帶所向披靡,讓他們投降,他們如何肯愿意?
見一時吵不結果,劉辟只能讓大家先行退下,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不許出城。
話說當陶烈抵達細陽城外三十里地的方山腳下時,陶烈停下了軍馬,天已至傍晚,晚霞布滿天空。
山腳下,荒草有些干枯,陶烈讓軍士埋鍋造飯,他自騎著馬在山腳下巡視起來。
遠處,山野之中,土地荒蕪,一些土地沒有陶烈想的那么干旱,但是卻無人耕種,一路所過村莊一片廢墟一個人影也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