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侯府,侯府中,大喬小喬與焉兒都在,見陶烈回來,大喬忙起身為他脫去了大氅。
見三位嬌妻還未睡,陶烈將斗笠掛在墻上說道:“這么晚了怎么還未安歇?”
小喬端來了一碗熱騰騰的面,她拉著陶烈坐在案牘旁說道:“相公有心事,我等自然難以安眠,相公,聽妻一眼,不做官反而輕松,我們姐妹三人隨相公去陶家鎮耕種,此生雖平淡,但也幸福。”
小喬說完,陶烈搖頭說道:“若亂世至,安有世外桃源?你們莫要擔心,為夫自有主意。”
陶烈說完便吃起面條想起事情來,二喬與焉兒也不打擾,她們就這么陪著陶烈坐著,等陶烈吃完了面,小喬又收拾而去,陶烈見天色已晚也便在大喬房中安歇了。
在彭城不過月余,春意已盎然,南風吹去了冬的寒冷,河水結凍了,小草從土地里鉆出來,鮮花怒放大地,萬物復蘇之際,百姓開始在田地里忙碌了起來。
開春之后,煙花三月,楊柳輕輕,本是踏春之時,一支為數千人的隊伍卻自京師而來,這支人馬所過之處雞鳴狗吠,他們抵達彭城后,彭城太守張昭忙去迎接,卻不想軍隊為首之人卻是一太監!
這太監姓曹名節,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太監乃是罪惡滔天的十常侍之一,天下之亂,十常侍為禍首,而此人正是其一。
曹節至,張昭雖不屑,但畢竟對方手執圣旨而來,而且他還是掌權的大太監之一,所以他也不敢怠慢,城門口,張昭等人拜于兩側,曹節坐在八人抬的轎子中手中把玩著玉扳指望著地上的張昭細聲道:“叫陶烈前來接旨。”
張昭聽聞是找陶烈的,他忙拜道:“遵旨。”
城門口,曹節也不入城,他就這樣坐在轎子上等著,聽聞大太監曹節來了,陶烈知道這東西惡毒無比,他們連太尉都敢殺,自己不敢得罪,于是慌忙整衣前來城門迎接,趕至城門口,城外已無百姓,一支精兵連綿至山野之中,精兵之首,十幾名戰將虎背熊腰,戰將之后一頂檀木的轎子披著絲綢,絲綢之中坐著一人,年齡雖不大,卻派頭十足。
“皖侯陶烈接旨!”
對太監陶烈天生沒好感,陶烈說完跪在了地上,那邊衣著錦緞披金戴銀的曹節上下打量了下陶烈,他不下馬宣旨,打量一番,他見陶烈帶著頭巾,他一伸手,一名士兵上前就將陶烈頭上的頭巾拽掉了,頭巾掉,陶烈半短不長的頭發漏了出來。
張昭見太監如此無禮,他站起就想理論,那邊陶烈咬著牙伸手按住了他的腳。
“哈哈,聽聞堂堂皖侯無發,人皆稱無發賊,今日一觀,果真如此。”
曹節說話聲音很細,像個娘娘腔,曹節說完,若兩年前,陶烈肯定起身將他大卸八塊了,但是,如今他剛娶喬家姐妹,若自己惹怒了太監,自己死不足惜,大喬小喬才十三四歲就要守寡嗎?
“小侯之發再用兩年便可長成,公公取笑了。”
陶烈真想干翻他然后告訴他,我頭發短怎么了?你他媽一個死太監你沒**還有比臉笑我?是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嗎?
“皖侯果然是成事之人,有肚量,張公公果然沒看錯人,宣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