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進宮之人又不止國公一人,況國公在北宮殺宦官,恐是何苗等人奪了玉璽。”
盧植說完,袁隗又道:“皇宮混亂,又恐是太監搶奪而去,國公府既沒有,董將軍何不撤軍?”
袁隗畢竟是同何進一同掌管朝政之人,袁隗說完,董卓見搜不到玉璽,他怒氣沖沖道:“就是把洛陽挖地三尺我也要尋到玉璽!”
董卓說完懷恨而去,文武百官也各自告別離開。
望著董卓離去的背影,陶烈忍不住罵了句傻逼,你他媽有種挖地十八尺?
眾人走后,陶烈招西園軍復歸西園,為了保證國公府安全,陶烈又召典韋與陳宮二人率軍三千余人進駐在國公府中。
一夜無眠,董卓帶人去搜了所有參與誅宦官將領的府邸,皆無所獲。
第二日,董卓帶兵進朝要求朝廷罷免司空劉弘,他自任司空一職,劉弘被罷免后,他氣憤之下聯合一眾老人去尋陶烈誅殺董卓,陶烈府上,聽聞劉弘等人至,陶烈忙出門迎接,劉弘等老人見陶烈,他們忙稽首道:“大將軍不聽國公之言方驅豺狼又迎餓虎,還請國公誅董卓振朝綱!”
劉弘說完,陶烈嘆息道:“劉司空,我有此心,恨無此力,如今董卓在城外擁兵三四萬之眾,城內他又有禁軍四五千人,驃騎將軍何苗三千之眾也盡皆投他,我如何誅他?”
陶烈說完,眾人哀嘆不已,見劉弘等人被罷免,陶烈對他們道:“劉司空既已被免,恐遭董卓所害,劉司空何不投奔我岳父蔡邕?你們到了交州之地,煮酒賦詩頤養天年豈不美哉?”
陶烈說完,劉弘嘆氣道:“朝綱不濟,我等既無力改變不如隱居地方。”
劉弘說完,眾人點頭稱贊,于是陶烈便掩護劉弘等人逃去交州。
劉弘走后,皇甫嵩又至,皇甫嵩與董卓一同領兵進攻王國時他屢次推翻董卓之策,董卓最怨恨于他,所以他請求與陶烈一同誅殺董卓。
如今皇甫嵩在洛陽并無兵權,他想借住陶烈兵馬殺董卓,陶烈搖頭道:“中郎將,董卓初至防范何其重也?就算我借兵與你,你怎么近他身?”
陶烈說完,皇甫嵩道:“不試試如何知成敗?”
“若失敗我等皆亡也,況且,此番定不能成功。”
陶烈說完,皇甫嵩見陶烈不借兵,他只好告辭而去,皇甫嵩走后,陶烈令家奴重新收拾國公府,家丁們一起忙碌了起來,陶烈也找陳宮聊天去了。
話說董卓入主洛陽之后,他見劉協比劉辨更聰明機靈,而且這劉協又是董太后撫養長大,號“董候”,董卓又自認為與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歡喜,他準備改讓劉協當皇帝。
有了這個想法后,董卓便與女婿李儒等人商議廢立之事,李儒等人也皆因為劉辨有母在不便于掌控,而皆有立新君的想法。
董卓集團商議定后,董卓便準備邀請文武百官商量廢立之事,李儒道:“文武百官皆以袁紹為首,不如先問袁紹如何?”
李儒說完,董卓點頭,于是董卓便令人去招袁紹,此時袁紹正在府中接待原大將軍的幕僚鮑信,鮑信不愿歸附董卓,他正向袁紹提出將董卓引誘殺死的計劃,只是袁紹見董卓擁兵自重又殘暴不堪,他不敢貿然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