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聽聞是彭城與吳郡的兵馬到了,他聞言大驚,他深知這兩支人馬的厲害,特別是彭城軍更是勇猛無比,所以他忙下令道:“撤!”
公孫瓚說完,大軍開始后撤,劉備在最前面,聽聞公孫瓚要撤并,他忙縱馬趕來勸到:“洛陽盡在手上何故突然撤退?”
公孫瓚見劉備嘆息道:“彭城軍馬已至,若此時不退,陶賊兵在前,彭城軍在后,首尾夾擊之下,我軍必敗!”
公孫瓚說完領軍撤走,劉備望著唾手可得的洛陽不禁嘆了口氣道:“若得洛陽,整頓兵馬可一舉擊敗董卓,若那樣天下可定也,可惜,可惜……”
話說劉備等人從洛陽撤軍后正遇臧霸先鋒黃忠,黃忠領兵斷其退路,公孫瓚迎戰黃忠,二人于馬上大戰,黃忠座下寶馬良駒,手中彭城特制鋼刀再加上彭城馬鐙和身上的輕鋼甲,此時黃忠在裝備上已經碾壓公孫瓚。
更何況黃忠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所以戰場之上黃忠斗公孫瓚不三十回合公孫瓚不敵起來,公孫瓚虛晃一招就走,黃忠搭箭就射,離得近,公孫瓚慌忙閃身就躲,不料黃忠射的是連環箭,他剛躲過去一箭便被另外一箭射翻落馬。
公孫瓚落馬后,黃忠忙來殺他,遠處大耳朵劉備慌忙來救,黃忠戰劉備,二人戰不十幾回合劉備馬無蹬不能敵關羽又忙來救。
關羽手中青龍偃月刀戰黃忠,黃忠絲毫不懼,二人大戰幾十回合不分勝負,劉備救了公孫瓚,那邊張飛也來夾攻黃忠,典韋見狀拍馬來戰,四人在洛陽城外打的昏天暗地。
城門上陶烈見援軍來了,他忙領張遼出城追公孫瓚,二人領兵殺的公孫瓚丟盔棄甲,當公孫瓚趕到洛陽城外三十里外的方家崗時,正遇到魏延的人馬,魏延雖然年幼只有二十余歲,但是他打仗卻有勇有謀,所以他早就料到公孫瓚會戰敗,而公孫瓚戰敗唯一的逃脫路線就是望北方去,所以魏延早就等候在這里了。
話說當公孫瓚殘兵趕到方家崗時,此時公孫瓚身邊只剩不足百余人,其余人皆跑散了,公孫瓚正準備在方家崗聚攏虧并呢,魏延領兩千多士兵殺出,見魏延人眾,劉備等將只好扶著公孫瓚上馬,他們朝著北方繼續逃命。
魏延在后追趕,公孫瓚部有一將領近百人馬道:“主公先走,我來斷后!”
劉備回頭望著那將,他嘆息道:“國讓之恩,備今生銘記!”
劉備說完就走,那將領兵擋住了魏延,魏延見他是條漢子,他望著那將說道:“汝主狼狽如喪家之犬,何不跟我投廣陵國公?”
魏延說完,那將哪里肯從,他打馬來戰魏延,兩人大戰不十幾回合魏延便將疲憊不堪的劉備將領擊敗,魏延擒了那將后又去追公孫瓚,不想剛出方家崗不多遠,魏延正遇江東猛虎孫堅。
魏延尋思這孫堅勇猛,而且手下兵多將廣,他不是敵手,于是便棄了公孫瓚與劉備等人朝著洛陽而去。
魏延領兵到了洛陽東門,東門口陶烈剛在人群中尋得他的手槍,望著一支人馬來了,陶烈忙讓部隊備戰,黃忠前鋒人馬在東門外列開陣勢后,遠處的兵馬卻停下了步伐,魏延單騎押著被俘的田豫來到了兩軍陣前。
“末將吳郡太守魏延奉命前來參加諸侯會戰!”
魏延見對面人群中有一小將穿著金色的鎧甲跟他年齡相仿,他就猜到此人肯定正是傳聞中的國公,也就是那個舉薦自己當了吳郡太守的廣陵國公。